非遗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广西文场”数字化保护工作已启动 数字化保护留住“民族文化记忆”
09.11.2015 19:02
本文来源: 文化厅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龚文颖)8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近期,广西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广西文场”开始了数字化保护工作,争取用录音、录像、文字等多种方式,留住“民族文化记忆”。
为何要搞“数字化”?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朱凤立介绍说,2014年,广西申报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试点省区之一。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有传统手工艺人、代代相传的精妙技艺和民族特色生活生产方式,这是它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部分。广西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广西文场”,由于传承人日益减少、后继乏人,图文资料零碎、缺乏系统整理,存在被遗忘、被破坏甚至逐渐消失的隐忧。被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项目,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数字化保护,并不是拍拍风景照、静物照,再写几段文字就完事。记者了解到,大到普查范围,小到拍照角度,都有明确详细的标准。记者从三江侗族自治县非遗中心获悉,该县正在进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数据采集,等更多设备配置到位后,设立移动工作站,继续开展采集和录入工作,预计这项工作约一年完成。将来,普通网民可以通过相关平台,查询和欣赏各类珍贵的非遗文化。
本文来源: 文化厅
09.11.2015 19:02
广西部署深化文化市场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本报讯 (驻广西记者郭凯倩)4月25日,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