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化遇上博物馆 文物就这样“青春”定格

16.05.2015  13:18

 

  

图①: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图②:浙江杭州参观者在欣赏用数字技术复制的莫高窟第220窟。

图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工作人员演示利用数字照相机系统拍摄莫高窟壁画。 

图④: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外景。

编者的话

5月18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目前,我国已有博物馆4165家,馆藏文物约3505万件。如此多的国内博物馆,咱们大可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来一场奇妙博物馆之旅。

而今,伴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化的运用,数字博物馆开始在我国遍地开花,展现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价值的固态馆藏文物也逐渐“鲜活”起来。让人着实眼前一亮。“没有围墙”的数字博物馆不仅“把历史装进口袋”,更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

由实体博物馆衍生而来的数字博物馆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全新体验?今天,让我们迈进数字博物馆,感受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物视觉盛宴。

解决开放与保护的矛盾

“数字敦煌”触摸千年历史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石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它享誉盛世,顺应着朝代的更替它饱经沧桑。如今到敦煌,数字中心看电影与参观莫高窟已经“绑定”在一起,形成了“数字敦煌+实体敦煌”的游览模式。说实话,走进数字展示中心之前,记者也和身边的游客一样,对即将观看的电影也提不起兴趣。但是接下来的40分钟却让人直呼过瘾。

数字中心展映了两部电影,第一部是纪录片《千年莫高》,第二部则是最大的看点——球幕电影《梦幻佛宫》。第一部电影看完后观众转场到隔壁的球幕影厅,这里的银幕呈半球形,像一个巨大的穹顶从远处脚下弧线式延伸到天花板。电影开始,画面慢慢推进,我们一下子“真的”进入了窟中!18米直径,500平方米超大球形荧幕、鱼眼镜头拍摄的180度超视角逼真画面以及全方位立体声的音响效果……身未动,却仿若在莫高窟的一个个窟中穿行。慢慢地,走到了窟的深处,四周是异彩纷呈的壁画,抬头是花纹繁复的藻井;随后,镜头拉近,我们“走”到了菩萨塑像的面前,望着他慈悲的眉目、优美的体态,仿佛从来没有和历史如此之近,感觉时间都静止了;接着,我们又被“拉”到了壁画跟前,眼前的这幅壁画描绘的是一个佛教故事,故事里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花纹的样式、颜色的渐变,都看得十分清楚。

“参观的人那么多,在洞窟里根本无法长时间驻足仔细欣赏,而且大多数洞窟都没有开放,说实话,之前观看球幕电影看到的洞窟以及窟内的塑像、壁画确实是个很好的补充。”游客小江对记者说。

如今,莫高窟难抵岁月的“侵蚀”,有考古学者称莫高窟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瑰宝,其“娇贵”的身躯始终敌不过变幻莫测的气候和大量游客带来的影响,随着岁月的冲刷不断地经历着老化的命运,如何使其“青春永驻”、长久保存?近些年,“数字敦煌”工程的开展提供了一条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路径,可以更好地满足各年龄段人们的游览、欣赏、研究等需求。

“数字敦煌”核心内容是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洞窟有关的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将分散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物、文献、研究成果等相关资料,通过数字化处理,汇集成电子档案,既能作为资料永久保存,又可以在洞窟外为游客演示。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运行,从网络、电话等预约形式的变革到主题电影、数字球幕电影及其他展示形式的科技创新,它开启了敦煌艺术的大门。不仅缓解了游客激增给莫高窟带来的压力,而且使人们更近距离地走进敦煌的艺术殿堂,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领略敦煌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