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间谈笑有鸿儒

07.11.2016  18:08
  在南宁,每逢周末,喜欢集邮的朋友一定不会错过唐人文化园的集邮沙龙活动,他们“淘一淘”自己喜欢的邮品,聊一聊集邮的感受,甚至现场“客串”邮品拍卖师……周末,来到这里,感受属于邮迷的这份快乐。

   平民邮品“拍卖会

  “太湖邮票厂名方联,15元起拍”“16元、17元、18元……好!24元成交!

  一张桌子、一个铁盒、一个小碟子、一把木槌……简易的邮品“拍卖会”就这样在南宁唐人文化园拉开序幕。小型张、四方联、版票、首日封等各种各样的邮品在“拍卖师”的简单介绍后便立即进行现场拍卖。

  每当“拍卖师”拿出一件邮品时,围坐在小方桌四周的几十位邮迷的目光便统一投向邮品;当拍卖的底价一出,他们便开始互相竞价。与一般严肃的拍卖会不同,竞拍者可以随时索取邮品来浏览,只要找出一丝瑕疵还可以讨价还价,整个拍卖的过程都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进行,现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笑声。

  在座的邮迷不仅有头发花白的老者,也有衣着时尚的年轻人,还有被笑声吸引到现场的围观者。市民韦建深是南宁唐人文化集邮沙龙活动的常客,他说,只要周末有空,喜欢集邮的他都会积极参与集邮沙龙的活动,就算不买邮品,看着现场拍卖活动也是一种享受。当然,一旦遇到自己关注的关于四大名著和红色文化题材的邮品拍卖时,他肯定会出价竞拍。“集邮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作为邮迷参加沙龙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还能陶冶情操,广交朋友。”韦建深说。

   资深老邮迷的坚守

  南宁唐人文化集邮沙龙活动从2009年开办至今,每周六、周日固定时间开展邮品“拍卖”,至今已经举办了700多场。说到这个在唐人文化园里深受广大邮迷喜爱的集邮沙龙从何而来,源头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聊起举办集邮沙龙活动的初衷,南宁唐人文化集邮沙龙活动发起人之一的老邮迷廖俊光说,1985年,他和市邮协的几位老邮迷曾经自发组织集邮沙龙活动,当时他们只是在星期天轮流到其中一位邮迷家里聚一聚。一杯清茶、几位好友,或赏邮票或谈集邮。这个简单的集邮沙龙持续几年后,由于几位老邮迷相继与世长辞,活动就没有再继续。

  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当廖俊光也成为头发花白的老人时,他也因身体原因,逐渐减少了市集邮协会的工作。“喜欢集邮的人都有想求全的心态,自己没有的邮票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大家都希望有那么一个邮品调剂的平台,让邮迷将手上一些重复的或是不成套的邮品让给有需要的人。”廖俊光说,尽管原先创办的集邮沙龙已不复存在,但他心里却挥不去当时和朋友间谈笑有鸿儒的画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09年,基于给喜欢集邮的朋友创造一个民间邮品调剂的平台,唐人文化集邮沙龙应运而生。廖俊光坦言,集邮沙龙活动是属于草根老百姓的沙龙,虽然活动是露天开展的,但是集邮爱好者的热情很高。“夏天阳光猛烈,就在原地搭个遮阳棚,邮品‘拍卖’正常进行;哪怕遇到下雨天,邮迷们依旧坚守,生怕错过了自己喜欢的邮品……”就这样风雨无阻,集邮沙龙又“复活”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在唐人文化集邮沙龙活动中,遇到了几位常年参与活动的“铁杆邮迷”。邮迷谢杰说,他喜欢集邮很多年了,曾经新华街的集邮门市部、文化宫的集邮市场都是他常去的地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唐人文化集邮沙龙活动,也就是在这里,他“”到了自己多年来一直想要的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邮票。

  在集邮沙龙活动现场,还遇到了一位78岁的老邮迷陈瑞辉。陈瑞辉老人说,他是江苏人,是蜀陵邮学研究会的会长,到南宁生活才3个多月。经邮友的介绍,他得知每逢周末在唐人文化园都有集邮沙龙活动。尽管在现场陈瑞辉一点也听不懂南宁白话,但是看到自己喜欢的邮资封、邮票,他还是会积极参与竞拍。

  “集邮沙龙活动氛围很轻松随和,谁都可以参加竞拍,而且拍卖的邮品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价格非常亲民,有的邮品甚至比市场价低。我就是喜欢到现场感受南宁邮迷的热情,哪怕当天遇不到心仪的邮品,但是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还是觉得很开心。”陈瑞辉说。

  集邮沙龙里热闹的气氛还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一位带着孩子来逛旧书市场的陈女士说,她偶然看到这个邮品拍卖活动,觉得特别有意思,就带着孩子过来看看。“要是集邮沙龙活动现场能摆放些集邮知识的展板那就更好了。”陈女士说。

  “邮迷来‘淘宝’,市民来看热闹,同时来了解集邮文化。曾经有一位完全不懂得集邮的市民,因为在集邮沙龙活动上购买了一套《五七干校》的邮票后,便引发了集邮兴趣,还要拜我为师,跟我学习集邮学问。”说到这,老邮迷廖俊光笑了起来。在南方秋冬这温煦的阳光中,这笑容是如此的慈祥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