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啥叫“过年”? 民俗专家细说缘由

19.02.2015  11:50

新华网天津2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欢欢喜喜过大年”。19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农历乙未羊年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全年生活的首个重要节日,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那么,“春节”为何又叫“过年”呢?

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说,过年的风俗源远流长,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时代,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历、阳历两节,人们把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那么,春节为什么叫过年呢?由国庆解释说,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是一种怪兽,每逢除夕,它一来,百草不生,万物蒙灾。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们扶老携幼纷纷逃离,以便躲避“”的伤害。同时,将屋里屋外布置红火一新,张灯结彩,放鞭炮,守岁,这样,“”就过去、远离了。因为“”惧怕红色、火光、炸响。

另外,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由于一年分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此。“过年”的意思就是祈盼、庆祝五谷丰登粮满仓。

此外,“”还是时间的单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称为一年。大约在西周时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义引申为表示时间的词了,并且,“”和“”常常联系在一起。古代民间习惯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人们习惯将春天看作是一年的开始,有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春季对人们的意义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头。

由国庆表示,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的意义就在于告别过去,为新的一年而努力奋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