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晋级待婚主力“快餐式”相亲惹吐槽

26.02.2015  12:58

  

  春节过完了,朋友圈流传着三大烦心事:胖了一圈、还没玩儿够、相亲又失败了!曾几何时,春节和相亲、逼婚捆绑在了一起,让无数单身青年“恐归”。过年本该和家人团圆、尽享欢乐,却成了“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过节的喜悦大打折扣。

  有网友感谢亲戚朋友为自己安排相亲,也有网友为了躲避相亲,写下“今年一定领个女朋友回家”的保证书,还有网友表示,如果再被逼相亲,明年春节不回家过了……中新网生活频道调查发现,单身一族虽厌烦马不停蹄的相亲大战,但是与婚恋网站、相亲节目等交友方式相比,作为待婚主力的90后更倾向于家人、亲朋推荐的传统相亲。

   每逢佳节倍相亲 网友为避相亲写“保证书

  重庆姑娘小卢在微信朋友圈吐槽:“啥时候开始,过年和逼婚捆绑在一起了。见了四个,我也是蛮拼的。没回家的时候渴望回家,回家了,希望早点回去上班……”她告诉中新网生活频道,今年春节的四个相亲对象,全是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家人安排好,来到家中跟自己见面。

  在1989年出生的她看来,家人因为担心终身大事被耽搁,才“先斩后奏”,但是这样的相亲方式,实在让她吃不消。她表示,如果2015年还没找到对象,下个春节就考虑在外地过。

  河南小伙小刘1989年出生,在广西桂林某大型国企上班,收入稳定,为人成熟稳重。今年依然单身的他,春节回家免不了被多番“催婚”。他告诉中新网生活频道,他并不看好春节期间“快餐式”相亲:“即使两人互有好感,也很难顺利发展下去,过完年就分开了,只能通过微信、QQ等保持联系,没有面对面的接触,很难深入了解一个人,更别说建立信任和感情。

  也正因为如此,他比较排斥家人、亲戚给他撮合对象。一方面,家人的热心操持不忍拒绝,另一方面,又不能违背自己的择偶观念。无奈之下,他给父母写下了一份“保证书”,承诺“明年一定从桂林带个女朋友回来”,才摆脱了被迫相亲的煎熬。

  春节密集的“相亲大战”,引发无数单身者吐槽。网友@哈胡胡胡哈哈表示:“每逢佳节倍相亲!好累啊,感觉不会再爱了。请赐一个男神给我!”@我是X—man认为:“一个陌生女人坐在对面,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把媒人口中的漂亮、温婉、贤惠和这个人联系起来。我不想相亲,我要自由恋爱。”还有网友表示,家里人安排相亲的还好说,对亲戚、朋友撮合的相亲,感到压力特别大:“见面就非得成,不成就是得罪人,说不合适就是太挑剔,说没感觉就是不放在心上,语气重一点就是故意刁难。

  不过,也有网友通过相亲的方式找到了意中人,大秀相亲“战果”。新浪微博网友表示:“去年的愿望终于在今年实现了!以前感觉相亲很奇怪,现在觉得很有乐趣,热心的亲戚们,谢谢给我说媒!

   90后渐成待婚主力 热衷传统相亲方式胜过婚恋网站

  从2015年开始,199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群,慢慢进入25岁的法定“晚婚”年龄,成为待娶、待嫁的主要人群。不知不觉间,80后逐渐退出相亲大舞台,90后晋级待婚主力。

  “今年寒假刚回家,爸妈就把单人床换成了双人床!”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一位90后男生遭遇的尴尬。父母虽然没有明着催婚,却用实际行动暗示,他已经不小了,到了该找个伴侣的年纪。

  遭遇类似经历的,还有在上海就读研一的女大学生阿娟(化名)。她告诉中新网生活频道:“我家是农村的,家人的观念比较传统,女孩子一旦过了25岁,还没结婚没男朋友,就很难‘出手’了”。因此,今年春节,还没过24岁生日的她已有三次相亲经历。“过年走亲戚,被问得最多的就是‘对象’”,“我没对象,对不起谁了”,不少90后大学生纷纷吐槽。

  中新网生活频道调查发现,出人意料的是,很多标榜“新新人类”的90后们,热衷于家人、亲朋张罗的传统相亲方式,远胜于婚恋网站、电视相亲节目、婚介公司组织的相亲大会等新型交友方法。

  网友@在河之洲介绍:“婚恋网站能促成有缘人,周围也有同学注册了交友账号,但是我还没遇到过成功的例子。毕竟网络具有虚拟性,不能全信。”还有网友表示:“熟人牵线搭桥的相亲,起码对这个人的背景有一定了解,即使不成也不至于上当受骗。网络上的就不好说了,实名又怎样,在婚恋网站上找对象最终骗财骗色的例子很常见。

  日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到了适婚年龄仍然单身就接受相亲,只有17.67%大学生表示,相亲不靠谱,不接受这种交友方式。

  (生活频道 刘旭辉)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