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更筑中非情——一个路桥人聊修路那些事儿

26.12.2014  16:27

   新华网基加利12月25日电(记者杨孟曦)“在非洲走了十几个国家,我觉得最好的就是这个国家。”

   “我在非洲工作18年,没有换过国家,一直就在卢旺达,我对这个国家有感情。”

   “每次回卢旺达,甚至一坐上卢旺达航空的飞机,我就想,好了,踏实了,这就到家了。”

   李剑波对记者说出这些话时,嘴角上扬,窗外照进的阳光洒在有些黝黑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这幅画面让人更想了解这名中国人对一个非洲国家略显执拗的感情。

   李剑波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卢旺达办事处总经理。据他介绍,中国路桥1974年来到卢旺达,那时中卢刚建交三年,到今年整40年,仅在1994年大屠杀期间撤离了三个月,中国路桥可以说是陪伴着卢旺达的苦难与成长。

   “卢旺达70%以上的路是中国人修的,你现在看从首都延伸出去,到卢旺达的各个省和地区,路况平整而坚固,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李剑波说,“最成功的一个项目是我们修建的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到坦桑尼亚边境的道路,质量非常好,一直使用了30多年才翻修。”

   在李剑波主持下修建的基加利市一条36公里长的主干道2011年建成后,获得该市颁发的美化环境贡献奖。这条路沿途包括总统府、移民局和美国、肯尼亚、布隆迪、南非等国驻卢旺达大使馆,以及基加利最老的酒店之一、基加利唯一一家24小时营业的超市等,可说是一条连接卢旺达政治与经济的通道,至今依然是卢旺达最漂亮的一条道路。

   正是因为这些赫赫战绩,包括李剑波在内的中国路桥人赢得了卢旺达人兄弟般的信任,“与修路有关无关的事都经常找上门来”。

   李剑波些许调侃地说,“有次我在午睡,(卢旺达)基础设施部部长打电话说:李,你快来,房子倒了,砸了人了。”李剑波赶到现场一看,部长在、基加利市市长和副市长也在,正慌乱着,李剑波简单了解情况后就出起主意,调人调设备,指导现场挖掘,很快难题就解决了。

   类似的事一聊就是一箩筐。不管换了哪一任部长或局长,这种信任与依赖都如卢旺达的千丘山陵一样,常年不变,对这份友谊的回应是路桥公司给予卢旺达政府超越生意规则的支持与信任。

   李剑波回忆说,当年卢旺达政府找到中国路桥帮助修建吉塞尼的机场时,政府资金无法到位,向路桥承诺先修建后付款,五年内一定付清,最终如期全部付清。

   讲到这里,李剑波加强了语气:“一个非洲小国,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我认为这与他们强有力的政府是分不开的。政府里部长级的官员60%以上是曾在国外留学的博士,他们素质高、能力强,非常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

   谈到治理,李剑波用一个生动的例子向记者展示了卢旺达推动“零腐败”的决心:“在打击最严时,我的手机联系人里黑了一片,很多都被逮捕了,哪怕是因为数额很小的案子,然后又换上一批新的。”言语间他毫不掩饰对卢旺达的佩服,“仅就基础设施部来说,我在这里就经历了十任部长,一年或两年就换,就是为了防止腐败。”

   在卢旺达十多年,交了不少当地朋友,李剑波闲暇时喜欢与他们聊天,他也为孩子多的家庭买去大袋土豆,为有意愿的当地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不知不觉把卢旺达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时不时给他们“出招”。

   李剑波曾向卫生部长频频提起卢旺达国家太小,人口太多,每个家庭平均八个小孩,负担太重,应适当控制生育。两年后的某一天,部长给他打来电话高兴地说:“李,我们进口了一批绝育设备,已在医院投入使用了。”

   卢旺达教育部长是李剑波的朋友,对李剑波提出卢旺达应适应需求建技校的建议非常重视,现在该国正大力兴建短期培训技校,以培养出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看着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李剑波的喜悦与骄傲不亚于任何一个卢旺达人,对这个千丘之国、东非“小瑞士”的情感早已不止于“喜欢”的层面。在他的办公室里,与当地人一样挂着一幅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的照片,他毫不讳言对卡加梅的欣赏,能把一个在凄风血雨中飘摇的国家在短短20年内建设成非洲第一个用上4G网络、清廉指数居非洲第四、富裕程度排非洲第八、抢劫案寥寥可数的国家,“他绝对可称得上是一个明星般的人物”。

   轻抚着那张美化环境贡献奖的奖状,李剑波微微一笑说:“我想融入这个国家,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在一个国家要呆得长、呆得稳,就得融入,这个国家发展了,我们企业也能发展。”

   “卢旺达有廉洁的政府、强有力的军队、非洲难得的良好治安,所以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信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