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玲适应新球很快 全锦赛夺冠让其更加自信

18.11.2014  15:57

  一个多月前的仁川亚运会上,朱雨玲在乒乓球女单决赛中0∶4被刘诗雯横扫,而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使用新材料乒乓球后的第一个国际公开赛瑞典公开赛中,朱雨玲在女单决赛中以4∶0横扫刘诗雯,不但报了亚运会上的一箭之仇,也收获了自己在新球时代的第一个公开赛冠军。在女双决赛中,朱雨玲又与刘诗雯合作击败胡丽梅/武洋这对难缠的削球组合。在朱雨玲与刘诗雯之间展开的“奥运第三人”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在国际乒联开始全面推广新材料乒乓球之后,谁能尽快适应新球,谁就能抢占先机。四川女乒主教练邱贻可表示:“朱雨玲对新材料球的适应更快一些,球感比较好。”

   全锦赛夺冠让朱雨玲更自信

  朱雨玲的成长是看得见的,从去年全运会开始发力之后,她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提升。在逐步坐稳国家队一线主力的位置后,朱雨玲目前最紧要的就是争夺里约奥运会入场券。丁宁和李晓霞一直牢牢占据着前两号主力位置,而奥运会只有三个参赛名额,朱雨玲要面对刘诗雯、陈梦、武洋等人的竞争。综合几人近来的成绩看,刘诗雯无疑是朱雨玲最大的对手,两人之间的竞争也在今年进入白热化。

  在仁川亚运会上,两人在决赛中相遇,刘诗雯完胜朱雨玲。在昨晨的瑞典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朱雨玲从开场就积极抢攻,全面压制刘诗雯,前两局分别只让对手得到3分和4分,她最终以4∶0横扫刘诗雯。两人还合作获得了女双冠军。不到两个月时间,两人就在国际比赛的决赛中两次正面对决并一人胜一场。值得高兴的是,瑞典公开赛是国际乒联全面推广新材料球后的第一项国际公开赛,朱雨玲完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川女乒主教练邱贻可表示,朱雨玲在全国锦标赛夺冠后更加自信了,这也让她在场上越来越有霸气。

   川籍名帅“身在曹营心在汉”

  朱雨玲作为四川体育奥运争光计划重点培养的运动员,也是整个四川乒乓球人的希望。由于是在瑞典举行的比赛,邱贻可并没有跟随朱雨玲前往,但另一位四川籍教练则在现场观看了她的比赛,并第一时间向四川队汇报了情况,他就是执教日本队的邹国齐。

  四川乒乓球从来不缺少好教练,邹国齐之前一直在四川女乒担任教练,在去年全运会结束后他再次接受日本名将平野早矢香所在公司的邀请,担任其教练,这也是他第二次执教这位日本名将。虽然这次是跟随日本队参加瑞典公开赛,但邹国齐心里也惦记着朱雨玲,她的比赛几乎每场都看。

  在朱雨玲战胜刘诗雯后,邹国齐第一时间与四川省乒羽中心书记代天云取得联系,并且告诉代天云,“朱雨玲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与刘诗雯的比赛绝对不是运气(好),各个方面都占据上风。”对朱雨玲的培养自然不是某一位教练的功劳,在她的成长之路上,有很多人爱护她、关心她。

   朱雨玲很快适应新球

  朱雨玲最近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从仁川亚运会归来后有了“质变”?四川女乒主教练邱贻可昨天告诉记者:“朱雨玲现在越来越成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国际乒联开始推广新材料乒乓球,虽然与之前的球差不多,但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说,细微的变化就会影响到球感。目前看来朱雨玲对新球很适应,这也让她更加自信。”在仁川亚运会上的那场输球其实并不是朱雨玲与刘诗雯之间真实实力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雨玲对于队友之间的比赛不够重视,“这次瑞典公开赛朱雨玲明显更加重视自己的对手,加上全锦赛夺冠后心态上也更加自信,而且正手的攻势也变得更加凌厉,这些都是她以往的薄弱环节。”

  此外,从今年年中开始,四川队特别为朱雨玲聘请了一位体能教练,全年单独训练她,“以往朱雨玲体能方面有所欠缺,通过这半年的训练,她的体能明显有了进步。”此外邱贻可还强调,最需要感谢的就是国家队对朱雨玲的培养。正是在各方面的关爱之下,这朵生于绵阳、长于成都的川乒小花才逐步向着大满贯的梦想前进。本报记者 陈浩

   相关链接>>>

   新球比原来的要大一些

  国际乒联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乒乓球运动进行改革,最新的改革举措就是不再使用赛璐珞乒乓球,取而代之的是塑料乒乓球。赛璐珞材料于19世纪中期问世,这种以硝化纤维和樟脑等原料合成的材质有两个明显的缺陷——有毒且易燃。新材料球采用了不可燃的塑料,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便于队员携带。对于新材料乒乓球,国际乒联给出了两年的过渡期,即到2016年,赛璐珞球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国际乒联不再予以认可。

  在2000年之前,乒乓球的直径一直是38毫米,随后增大到40毫米。今年乒乓球世界杯是新材料球在国际比赛中第一次亮相,新球也被称为“40 新材料球”。在乒乓球直径为40毫米的大球时代,乒乓球的规定直径范围是39.50—40.50毫米,成品直径常在39.60毫米左右,新材料球的规定直径范围调整至40.00—40.60毫米,成品通常在40.20毫米左右,比赛璐珞球大了一点,但重量与弹跳高度跟原来的规定保持一致。新材料球分为有缝与无缝两种,市场上目前已经能买到新材料球。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