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果"到瓜果飘香 平果县工业反哺农业成效显著
“现在我们村的土地及石山绝大部分都种上火龙果了,每亩地能结出2000斤左右的火龙果,按照目前火龙果平均5元/斤的价格计算一年下来也有近一万元左右的收入,相比以前只能种玉米、黄豆等作物,一亩地年收入仅5、600元相比已经是好得太多了,并且销路一点都不用发愁。”平果县果化镇布尧村龙何火龙果合作社的李广星社长告诉笔者。该社于2013年成立,社员28人,辐射带动面积约1500亩。而果化镇布尧村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改变得益于平果县推行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
1985年,邓小平一句高瞻远瞩的“广西平果铝要搞”,拉开了平果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幕,也让平果的铝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成为“南国铝都”,也从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广西财政大县。借助铝工业的发展,平果县三次入选“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工业经济日渐雄厚,却无法掩盖埋在大石山区那颗石漠化“毒瘤”给农民带来的贫困之痛。
近年来,为摆脱铝工业一支独大的现象,平果县根据自身情况,大力发展“一乡一业”特色农业,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主推火龙果、葡萄、桑蚕、荷莲、红肉蜜柚和莲雾等农业种植。201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近10万亩,其中火龙果种植面积达到近3万亩,总产量近7万吨,产量增长6%,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果类大县。
平果依靠铝工业成为广西工业大县,但是因为平果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平果曾经长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60%的人口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脱贫致富难度大。
为了找到治理石漠化和贫困症的“良药”,当地政府和群众想尽了办法。平果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项目,引进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等特性的火龙果试种取得成功。
在太平镇火龙果种植基地里,火龙果种植技术员梁宪春告诉笔者:“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耐瘠、耐旱、嗜钙,石山区的农民种植火龙果不仅可以增收,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只要技术到位,这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然而,解决村民前期的投入资金,成了摆在平果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难题。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解决了百姓最愁的资金投入问题。“对连片种植火龙果20亩以上的,县里给予每亩1000多元的补助。”2011年,平果县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农民何广德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连片发展火龙果种植。“现在种地真是有账可算,不但不用缴农业税,县财政还另外给补助,这就等于‘倒找钱’啊!”何广德说。平果县火龙果办周峰主任介绍,火龙果种植18个月即可挂果,在石山地种植火龙果前两年投入约2320元/亩,收获周期却长达30年,经济效益极高。
“今年红心火龙果价格保持在5元/斤,目前我的火龙果收了3批,每批4000斤,收入快接近5万元了。”果化镇槐前村种植了20亩火龙果的种植户陆文恩说。
通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发展思路,鼓励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平果县每年财政投入农业种植业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以上,扶持农业全面发展。如连片开发种植荷莲50亩以上,县财政每亩补助1000余元。 除种植火龙果外,种植葡萄、种桑养蚕也成为了平果县生态产业及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农民拿着补助大力搞起连片开发,万亩甘蔗、万亩桑园、万亩葡萄、万亩火龙果、千亩荷花观光农业等农业经济带比比皆是,农业产业规模日益凸显,平果“一乡一品”农业推动着小型高效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