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位“麻防”医生获中国医学最高荣誉之一马海德奖

17.03.2015  12:36

    

    2010年11月,大病初愈的张仁周为了给病人处理足底溃疡,徒步前往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猴背村。(资料图片)

    马海德奖,是为表彰和奖励中国麻风病防治(以下简称“麻防”)、研究和管理的优秀工作者而设立的,是我国医学最高荣誉之一。今年,桂林一位在“麻防”一线默默奉献40年的医生,成为该奖2015年度的获奖者之一。这也是桂林医生首次获得该荣誉。

    资源县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典型的高寒山区,是桂林所辖县中的麻风病高发县。上世纪70年代,麻风病肆虐,人们“闻麻色变”。他却义无反顾地站上了“麻防”一线:为搞普查,他的足迹遍布全县村寨,一人发现了数十例患者;他徒步日复一日走在大山深处,亲自为病人注射喂药;他将“无人接近、无人搭理”的麻风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把个人健康抛之脑后……

    他就是张仁周,现任资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科科长,人称“张麻风”。昨天,记者与他面对面,揭开了他在大山深处默默奉献40年的“麻防”故事。

     人人叫他“张麻风”起初,他都不敢告诉妻子管“麻防

    宁跟“痨拐”(疥疮)同床,不跟麻风隔山,是麻风病流行年代的一句老话,人们对麻风病异常恐惧,尤其是“大麻风”患者,除了麻防工作人员,任何人都不敢接近。

    1974年,19岁的张仁周毕业于桂林卫生学校,当时山区人才缺乏,麻风病防治工作任务繁重,他被分配在资源县卫生防疫站主管麻防工作。

    那个时候,从事麻防工作似乎也“低人一等”,张仁周的工作遭到了家人和亲友的再三反对。但见麻风病防治事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张仁周感到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并产生一种信念:那就是消除麻风病,让家乡父老乡亲远离麻风病的侵害。张仁周是个倔脾气,一旦决定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他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工作中,张仁周结识了现在的妻子。起初几年,妻子只知道他在卫生防疫站工作,不知道他主管麻防工作,每天要与麻风病人接触。张仁周怕妻子担心,也迟迟没敢告诉她。

    直到有一次,河口瑶族乡一名中年女子被查出患有瘤型麻风病,也就是俗称的“大麻风”。被张仁周诊断过后,女子不敢相信自己得了病,又跑去大医院复查,结果被确诊患有此病。绝望之下,她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冲到了张仁周家中,把东西一丢,一坐不起。

    “我得了这个病,这辈子怎么搞!我没得脸回家了,不帮我治好,我就从资江跳下去!”女子在张仁周的小房子里哭喊着,说张仁周把她“”了。

    张仁周开导女子说:“你放心,我们会帮你保密,对你负责的。这个病治得好,药也不要你的钱,你只管安心治病。”听后,女子才逐渐冷静下来。

    可这事却把张仁周的妻子和周围邻居吓坏了。妻子这才知道丈夫是管“大麻风”的,然而,当她看见丈夫苦口婆心地劝导女子时,她将内心的委屈、埋怨藏了起来,答应收留女子一宿,还给她做了吃的。次日,张仁周给了女子钱和粮票,让她去旅舍洗澡睡一觉,然后回家去接受治疗。

    此事在群众中慢慢传开,张仁周因此有了一个“张麻风”的外号。值得欣慰的是,当看到张仁周夫妻俩与“麻风”接触却没有染病,周遭的人对麻风病的恐惧也相应地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