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镇模式”颇受好评 开启广西扶贫模式里程碑

22.10.2015  11:44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李慧婷)自治区人大机关驻德保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在当地创建的广西扶贫创业产业发展联盟(下称产业联盟),带动了当地贫困村民有效地脱贫。当联盟模式在全区一些进行复制和推广后,工作队又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算富”才有意义的时候,便又倡导并与爱心企业实施了全国首家“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志在让更多山区脱贫。

  “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邕城诞生

  开启广西扶贫模式的里程碑

  首期投资8000万元的国内首个“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在南宁落户,区内外400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汇聚于此,为广西扶贫项目提供了产供销一体化的新模式。这带有浓郁官方色彩的产业园于10月21日正式开园。

  “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坐落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石西村一队的荒地和鱼塘,位于石埠高速路收费站一侧,占地400多亩,首期开发50亩。

  走进该产业园,可见大门弧形的铁架上方,露出鲜红的一行大字——“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气魄而雄浑的镀金大字,红白相间的二层楼房,以及正在交易的热闹场面,无不显示产业园的盎然活力。目前,园区内已经完成四五栋楼房的建设,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装修。

  在大门右侧,是一排醒目的宣传画,上面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等人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路。

  在查看东面一排楼房的一层展位时,每个展位均有45平方米,里面的装修格调,均按全区各县的民族特色而设计。这一排楼房的展位,一共有36间。每一间展位,也就是每个县农村地区“第一书记”坐镇展示,或推销其所在地区的扶贫产品的展区。在二楼,则是每个展位相对应的办公区。

  在二楼东侧,最让人注目的是电子商务办公区。目前,进驻该区域的有10多个在全国有名的电商,其中有百度外卖、深圳中汇联通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方航空等。

  在园区北面,也是各县的“第一书记”扶贫产品展示区,该区的展位有64间,用产业园区的投资商广西铭旋兴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炳秋的话来说,前期设置的展位有100间,均是满足革命老区的“第一书记”所需。

  在铭旋兴公司的办公楼下,是一个几百平方米的扶贫书画苑。经装裱一新的书画有20幅,是20名书画名家的,所有的作品都是精选出来的。园区正常运作后,此地将会举行一场颇为上档次的书画拍卖会,所得的善款,均捐给贫困山区。

  除了扶贫书画院,园区内还辟出一块大场地,动工兴建扶贫商学院。潘炳秋带着本报记者来到一块土坡前,这块土坡露出红色的泥土,顶部安装着一个高压电线。再过几天,土坡就会被改造成绿色的凉亭,周边也会种上绿树。

  潘炳秋说,这里早就计划要建起商学院。大学生村官被派往基层扶贫时,因对“三农”尤为陌生,且有些根本就懂得种养技术,确实难以与村民沟通。这样,他们就有必要在商学院进行首轮培训;而贫困地区的种养大户以及有志在农业进行大发展的农户,在“第一书记”的组织下,也可到商学院进行培训。

  “第一书记”体验馆是园区内最亮眼之处,很有特色的无公害蔬菜、绿色产业等已在体验馆陈列,广西各色菜系、食品,可谓一应俱全。园区的配套设施,如餐馆、停车场也已完善。目前,除了颇有实力的10多家电商外,其他公司也陆续进驻产业园区,投身广西的扶贫产业开发。到目前止,在园区内安家的有400多家区内外企业。

  “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两个月完工

  “敬德镇模式”颇受村民好评

  “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的萌芽,源于自治区人大机关驻德保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的产业联盟模式。在德保县敬德镇几个村屯走访,村民无不称赞产业联盟对他们的帮助,而在当地挂点的驻村干部,对扶贫产业园在短时间内开园,认为它的孕育过程已有一定的时间。

  三四年前,敬德镇雅里村雅里屯是一个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如今,这种局面已经得以改善,“据初步统计,现在人年均收入已经达到二三千元”。雅里屯有46户198人,几年前,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数是老人和儿童。土地丢荒,村落破旧,居住环境不堪入目。随着示范山楂树园的发展,村民看到了前景,外出打工的村民慢慢返乡,用荒地种起山楂。

  走进该屯,统一的装修风格,硬化的村道,干净的路面,给人清爽的感觉。随行的村委支书陆杏妹说,早些年,进入该屯,遇到雨天,路面泥泞,到处是牛粪,寸步难行。现在,居住环境已有了较大的改变。当然,最让陆杏妹津津乐道的,还是工作队引进的山楂树。在离该屯几公里外的一个公路边,是自治区人大党委办公厅、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项目——大果山楂良种花生间种示范田。

  该示范田有100多亩,无数棵山楂树均是去年种下的。而在公路旁或山坡上或荒沟里,也是种着很多山楂树,有些已有10多米高,长势良好。目前,山楂林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陆杏妹说,一棵山楂树,一年有1000公斤的收成,以现时的市场价1.4元一公斤计,每棵树约有1000多元的收入。其实,在两年前,行情好的时候,一公斤山楂果的收购价有三四元。

  雅里屯有种植山楂的历史,但村民只不过是在田头地角或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产量并不高。“工作队进驻后,决定通过发动村民规模种植山楂树脱贫。”陆杏妹说,工作队不仅免费给村民送果树苗,还组织村民参加培训,并打造现在这个示范田。去年,村民种了700亩山楂;今年,村民主动要求种山楂树,预计会增加700亩种植面积。

  陆杏妹提及,该屯“山楂树大户”陆蛮壮,去年种了8亩330棵,现在陆家还计划在偏僻的山坡地种上10多亩山楂树,并让她去查看地势,看是否适合扩大山楂树种植的规模。村民之所以抢种山楂树,她认为这是“工作队与南宁各大公司组建了产业联盟,让山楂有了销路”。

  对于产业联盟的理解,村民普遍认为它的成立,给他们解决了产品的后顾之忧。黑猪养殖场是广西派奇集团在当地合作的项目之一,位于雅里屯一个山坡上,有四五个猪圈。10月4日、5日连续两天,养殖场均出售肉猪。现在,存栏的商品猪有180头。进入该养殖场,可见多头母猪生下一窝窝仔猪。

  老板谭女士介绍养殖场的发展史:3年前,工作队让她养黑猪,并免费送来猪苗。经不断繁殖,有了现时这个规模。“去年,我爱人和派奇集团签订收购合同,我们不用担心养出来的猪没有销路。”谭女士说,这几天不断卖商品猪,有了一定的收入,但后续资金却跟不上来,“我们是有心扩大规模,但步伐不得不停下来”。

  早在一两年前,就有很多村民也免费获得三五头的黑猪猪苗。经饲养,已繁殖了一窝窝的仔猪,有些农户已有扩大规模养殖的计划。他们说,有产业联盟做后盾,销路是不用担心的。

  对于贫困山村发生的变化,村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认为,这种扶贫模式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销路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发动我们种养,而让蔬菜、水果烂市,无人负责收购,不会有人去种养的”。

  敬德镇干部以及驻村“第一书记”也有类似的观点。随行的德保县政府干部农建洋、镇政府干部有关负责人说,让村民发展种养并不难,难的是产品有无销路,产业联盟适时启动,以往“输血型”的扶贫模式开始向“造血型”嬗变。这一过程,已有四五年的孕育过程,是扶贫工作队慢慢摸索出来的。

  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之一的广西派奇集团也表示,以企业联盟方式参与扶贫开发,是工作队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探索出来行之有效的全新扶贫模式。工作队与该集团创造的敬德模式,简称“三化模式”,即扶贫精准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一体。

  这种模式的具体化就是,通过黑猪养殖产业,精准帮贫困家庭开展黑猪养殖,再发动一帮致富带头人扩大养殖规模,形成产业再由该集团与敬德镇政府合作,对该镇进行特色产业规划,针对养殖户开发建设产业住宅小区,住宅楼;养殖户签订养殖合同,落实养殖规模后,就可预购一套房产或汽车、家电;待养殖黑猪出栏还完房贷,就可领取房产证。

  其他产业联盟,也从多角度推进对口项目。相关材料显示:至今年8月,广西派奇集团、北京京桂集团、广西伟源投资公司等20多家联盟企业,与德保县政府初步达成了投资德保黑猪、山楂深加工、吉星岩风景旅游区、乡镇加油站建设等项目。其中,投资3000多万元的德保黑猪产业品牌打造已初步形成,引进的广西京桂农林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了该县首个大型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项目总投资2.8亿元,规划用地5000亩,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这种产业联盟模式,目前已在逐步推进,并孵化出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的雏形。用工作队队长周戈的话说,一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算富。

  爱心企业入驻产业园

  200多家爱心企业助力扶贫产业

  精确扶贫,专业扶贫,用市场原理打造扶贫,扶贫市场才会走得远——这是广西菜进万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给出的结论。目前,200多家爱心企业进驻产业园,通过线上线下的辐射全国的销售渠道,并以微利的方式支持广西各地的扶贫事业,全年预估有6000万元至一亿元的全国订单销售。

  说起在短期内以“深圳速度”建成“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作为运营商负责人韦明正,至今都为自己团队的付出精神所感动。在生鲜食品行业浸泡已有近20年的韦明正,对生鲜食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再也熟悉不过,是这一行业的专家,被同行们称为“校长”。早在20年前,他就与南宁一家公司的徐先生等人,着力筹建了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经他们苦心经营,协会的名气越来越大,且热心于公益,有着“爱、善、乐、助、美”的口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目前,会员单位已有200多个。

  如果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还不足以让会员们感受到发展的无限空间。在选择什么场所作为他们的做大、做强的基地时,大家一致看上了金桥农产品交易市场。因为该市场创建已有三五年,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云集于此,已有一定的人气。利用对方已经成熟的平台,可以让菜进万家的梦想得以实现。

  得知协会入驻,并要开辟生鲜食品一条街,该街包括有美食品尝、银行服务和物流等项目,该市场兴趣很高,并向主管部门报告。但对于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的商人们来说,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就在大家焦虑地等待之时,在德保县做扶贫工作已有4年的周戈找到了韦明正,谈及自己要创建“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的规划与想法。感动于周戈的挚诚与干劲,韦明正及其团队与周戈一拍即合。在谈及这一创想时,韦明正是这样叙述的:“我为周戈的精神折服。第一次洽谈,我们有了共识,第二次洽谈,彼此胸有成竹,再谈,整体方案就落地了。用爱心去扶贫,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团队主张的。”不久,他们再与潘炳秋商谈,潘炳秋也对该项目有了共识,拍板无偿建成园区。一周后,园区建设开始;一个月后,园区开张了。

  对于扶贫产业园的运营重担,韦明正认为400多家爱心企业是可以撑得起来的。为了与团队精心运营扶贫产业园,他同时卸掉绿之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执行会长的职务,投身于扶贫产业园的建设。在生鲜食品行业浸泡了20年的他,已有了一定的积蓄,本来已考虑和妻子到国外休养,不再那么累地干着,可当扶贫工作队找到他,一直从事公益事业的他,决心要为广西的扶贫事业尽一份力。随后,他把团队拉了进来。

  这个40多人的团队,全部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属于社会精英。他们放弃自己的生意,到产业园加班加点工作,不计任何报酬。作为领头人,韦明正在全国有400多家店经营生鲜食品。以往均由他和妻子精心打理。自从进入产业园开始各项目工作,他的公司全部交由妻子去操作。

  与他搭档的黄永宝,也是广西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之一,每天的生意忙个不停,店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她的牛肉、羊肉等均来自内蒙等地。为了扶贫产业,她也如同韦明正一样说服爱人,全心扑在产业园,已经忘记自己的生意了。在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她的家人们多年来一直在做善事。四川雅安地震、汶川地震,协会家人一起捐款,把几大卡车的数十吨食物和蔬菜押运到灾区,不惧危险,与当地军民奋力抗灾。

  其他公益活动,他们也经常做,并形成常态:每个月,都组织家人们搞公益活动。他们的爱心,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爱心企业进入产业园。10月17日、19日连续两天,在运营商召开的爱心企业入园交流会上,每次均见上百家企业参加,大家对产业园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多次接受采访的韦明正表示,作为运营商——广西菜进万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由南宁物流协会会长单位和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执行会长单位及常务副会长单位组成,在生鲜农产品生产运输等方面,已有20年的经营经验。目前,该公司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多个省市,是广西最大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仓配一体化配送商。

  他提及,生鲜协会现有会员200多家,是专门从事南宁市菜篮子工程。从大型超市供应到各农贸市场的批发及零售,从种养基地直通社区便民店,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零售全渠道覆盖经营的行业组织,其会员单位具有庞大的销售渠道及具有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流通产销能力。

  尽管扶贫产业园才刚刚开园,但对于未来前景,运营商却充满了信心。韦明正说,该运营商是以公益入园为形式,组织200家有爱心的农产品产销龙头企业,微利地为产业园搭建销售平台,通过电商加流通渠道,线上线下打通全国销售渠道。或者说,产业园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通平台、资金平台、电商平台和物流平台,企业不仅可以在此贷款,还可以升值农产品和企业的品牌,还提升食品的安全性。

  在该运营商提供的材料上,可见如下数据:以扶贫产业园现有的100家门面计算,以每家铺面每月展销出农产品5万元计,每月达到500万元,全年约有6000万元至8000万元。再以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和桂林商业银行第一年共同打造的500家便民店为计算,每店每日销售“第一书记”产品至少以3000元计算,每月销售额共计4500万元,全年可达5至6亿元的销售额。

  据悉,目前,进驻产业园的电商有10家,以每月平均至少500万元的销售计算,全年预估6000万元至一亿元的全国订单销售。以上单三项预计第一年的销售总额近8亿元,第二年至往后五年,预估每年可以40%的增长。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