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军:五方面推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

16.03.2017  16:34

针对我国的土壤污染详细情况有待摸清、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行政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等现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永清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正军建议从五方面着力加快土壤污染修复治理。

一是全面普查耕地污染的面积、种类及程度,建立空地一体化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完成耕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分级管理、县市区监测点位设置、监测预警等工作,建立污染耕地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启动县市级污染耕地常态化监测,健全耕地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利用低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建立空地一体化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精细化的全方位综合监测,实时掌握耕地环境状况。

二是完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壤修复行业准入门槛,实行终身责任制。制定污染防治、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工作,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避免环保企业间恶性竞争,使耕地污染修复行业有规可依;实行“纵向到底、横向贯穿”的终身责任制,落实企业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推动土壤修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企业主导,构建应用型协同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土壤修复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以应用技术研发为目的,建立企业主导,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的技术创新中心,整合集成创新资源,组建国家级土壤修复协同技术创新中心,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创新专项,开展耕地土壤污染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攻克产业重大关键核心应用型技术。

四是建立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以保障耕地质量为目标,开展土壤修复示范,提升耕地质量安全;建立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实现土壤修复全产业链服务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可循环利用,推动农业产业综合发展,全面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创新耕地治理模式,培育专业化土壤修复主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治理模式。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土壤防治;龙头企业利用自身资本、技术产品、修复模式负责耕地治理,形成“企业主导,社会监督”的组织方式;延伸土壤修复产业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壤修复全产业链服务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