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突出乡村旅游扶贫 用生态打开致富门
河池:突出乡村旅游扶贫 用生态打开致富门
本网河池讯(韦永耀)2016年以来,河池市依托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将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来强化推进,把旅游扶贫作为该市实施精准脱贫“七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特别是乡村旅游扶贫。通过科学编制旅游扶贫规划、创新投入机制、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合作、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实施旅游企业帮扶、开展旅游电商扶贫等方面全面推进贫困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旅游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抓好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规划。 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六个一批”旅游脱贫模式(即:通过巴马国际旅游区建设带动脱贫一批,创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带动脱贫一批,旅游景区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带动脱贫一批,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直接脱贫一批,发展河池红色旅游脱贫一批),发挥巴马瑶族自治县等三个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县和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
抓好乡村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实施“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的“三化”项目,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旅游扶贫合作示范项目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抓好乡村旅游点村屯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房屋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夯实乡村旅游硬件基础,促进贫困村旅游大发展。
抓好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 依托市场,突出特色,结合旅游扶贫,进一步扶持贫困群众抓好“十大扶贫产业”发展,精心打造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片,大力构建“一县一品或一县几品、一村一品”格局,确保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贫困农户通过产业发展和休闲观光农业获得更多收入,尽快摆脱贫困、发家致富。
抓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 积极探索以“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能人带动和对口帮扶等经营模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体化经营模式。探索有效的资产性收益模式,引导贫困群众以房屋、宅基地、山林、土地、财政扶贫资金等入股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通过收益分红获得稳定收入。鼓励有条件的贫困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经营乡村旅馆、摆卖旅游纪念品和农家土特产等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成为第三产业的经营业主,增加经营性收入。
抓好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工作。 强化“扶贫先扶智”理念,以乡村旅游区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抓手,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在管理、营销、导游、技术能人等人力资源方面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对象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技能型人才及合格的从业人员,有效推进贫困村旅游扶贫健康发展。
据河池市旅游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52.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76%,旅游总消费61.02亿元,同比增长27.72%。其中,乡村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16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6%,约占全市旅游总人数的30%,实现乡村旅游总消费约10.98亿元,同比增长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