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手艺之修车匠(图)
老李把一辆废弃的“永久”牌老式自行车修好,这样的旧车是他那个“黄金”时代的见证。
常年用双手跟各种配件打交道,老李的双手满是油污的痕迹。
上世纪80年代,大街上到处可听见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稍大一些的孩子,推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自行车歪歪扭扭地学骑车。那时谁要是骑着自行车上班放学,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那时,自行车修理铺的生意也红红火火。转眼间,城市大了,马路宽了,私家车和公交车成了人们出行的首选,自行车修理铺也由盛转衰,走街串巷难寻一间。
在叠彩区胜利路东一里,“修车老李”24年来一直做着这门快要被时光遗忘的老行当,昨天,记者来听老李讲讲那些车轮下的时光故事。
走过24年的修车铺
老李今年66岁,经营这间修车铺已有24年光阴。
见到老李时,他正在修理一辆儿童自行车。他将车倒转过来,转动后轮检查,“气嘴旁边的内胎坏了,换了就可以。”随后,他熟练地把后轮的气放掉,取出内胎,并找出规格适合的新内胎熟练地装了进去。“中轴也有点松了”,再次检查后,他又拿出一把螺丝刀,把脚踏板与自行车车身连接的螺钉拧紧。在顾客的要求下,李师傅又给车两侧换上了新的辅轮,忙活这一阵不过20分钟。
这位中年顾客满意地告诉记者,他是这里的老顾客了,老李修车手艺很不错。
“每次看到顾客满意,自己也会很开心。”老李说,1990年,42岁的他带着妻儿从老家玉林来到桂林,就靠着修自行车这门手艺,一家人在这里安定下来。李师傅的修车铺从早晨7点营业到晚上10点,一天15个小时,他几乎全年无休,靠着这门技艺维持全家3口人的生活。
充气、补胎、换配件、打机油,李师傅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简单而繁琐的工作,他的手上几乎没干净过。由于常年跟粗糙的自行车配件打交道,李师傅的手上不仅磨出了厚厚的茧,遇到冷天还会开裂。
可是如今,老李的坚持似乎不再是为了赚钱,遇到拧螺帽、调下刹车、紧下链条这样的小事,他都是不收费的。
“做生意关键要诚实,不能乱敲顾客的钱,只要不亏本,绝不赚昧心钱。”老李说,他这辈子最会做的事情就是修自行车了,不想让自己闲着,看着一辆辆自行车被自己修好,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