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玉林"城中村" 重新认识一个"胡同中的玉林"

05.01.2015  16:09

(原标题:重新认识一个“胡同中的玉林”)

在每个城市喧嚣、繁华的背后,都有一大块区域厚实而沉默地存在着,与城市光鲜的外壳相比,它显得陈旧而落后,由此有了“城中村”的称谓。而在国内最新一轮城市化的过程中,它又被归进了城市棚户区重点改造的范畴,寄予了激发城市活力的厚望。然而记者在一次次深入地走进玉林主城区这片“沉默的厚实”后,却更愿意以“胡同区”称之。如果说一条条大街通衢是城市的主动脉、支脉,那么,这些密如蛛网般细细地织进胡同区的小街小巷(胡同)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让生活此间的人们与现代城市血脉相连,也让其与现代的城市概念不是那么对立地存在着,有了人间的冷暖,也有了存在与发展的可能。

▲胡同居住区在玉林主城区中厚实地存在着。

一个“不一样”的玉林

在国内一次次旧城改造的运动中,胡同区的范围一点点地被蚕食着。然而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胡同区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每个城市中心区很大的一块范围。而在玉林,胡同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中心城区的人民路、教育路、民主路两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胡同区。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如果把城市中心区看成一个人的话,这些道路两侧美丽繁华的街景只是一层皮,而胡同区则是人体中最厚实的肉。

记者从去年12月就开始一次次的“胡同之旅”,在深入地了解其“肌肉纹理”后,对其“厚实”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其厚不光是其面积,还在于其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容,更有那深入骨髓的破败与颓唐。

胡同区“探秘”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由荔园里进入一个面积广阔的胡同区,这是由人民路、一环路、民主路围成的一个巨大的三角区。在穿过一个热闹的路边菜市后,记者很快发现进入了一个与闹市完全不同的区域,犹如陶渊明之桃源洞。

先是发现了一个面积数十亩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荔枝园,这很有可能是“荔园里”这个地名的由来。此地的荔枝树高大繁茂,稍加整理,也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城市公园,只是树荫下林立着一座座的墓穴,树林中陡添一种阴森之气。记者顺着荔枝园旁边的小路一路走去,就进入一个由无数曲折的小路连成的犹如迷宫般的路网,然而不用担心迷路,这些小路的尽头或许就是一个死胡同,那么转而出去,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回到自己熟悉的一条大街上。记者在这些羊肠小路转悠了1个小时后,在花园酒店的一个路口来到了一环东路。

胡同区最大的存在是逼仄的人居,这些房子大多数建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也杂集着不少民国甚至明清朝的建筑。从产权上说,私人建房占据绝大部分,也有少部分的公房。在民主路、一环路、清宁路围成的州佩胡同区是记者发现楼房密集度最高的胡同区,有些区域可用遮天蔽日来形容。这里的房子任性地生长着,不放过任何一点空间,连成了握手式、桥洞式、森林式的楼房景观。

这些胡同区的由来有两个成长背景,一种是类似解放路周边的胡同区,这些是历史多年形成的老街巷;一种是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城市急剧扩张,新开或者扩宽的城市道路包围住原来的村庄,形成所谓的“城中村”。由于城市财力的限制,更是由于规划管理不到位,胡同区的房子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野蛮地生长着,形成现在杂乱无章的筒子楼占主流的胡同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