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离“海绵城市”还有多远
11.08.2015 16:57
本文来源: 建设厅
“逢大雨必涝”的城市顽疾如何破解?成为当下公众尤为关注的民生热点。如今“海绵城市”的概念,正走入中国城市治涝的视野,今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包括南宁、济南、武汉等16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除了这些试点城市外,也有很多城市纷纷把“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因此有媒体将今年称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元年。
那么,玉林是否也能将打造“海绵城市”作为城市治涝的有效途径呢?
“逢雨必涝”,玉林亟需破局
据了解,目前很多城市在开发建设后,仅有15%至30%的雨水渗入地下,70%至85%的雨水则快速地经管渠、泵站等设施集中排放,往往造成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发生内涝,同时使大量雨水白白流失得不到利用。“逢雨必涝,雨停即旱”成为包括玉林在内的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玉林市地处南流江、北流河、九洲江源头,入境水资源量少,人口密度大,是广西水资源量人均最少的地区。玉林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20立方米,仅是全国平均水平4200立方米的42%,属于中度缺水地区。但玉林作为靠近沿海的亚热带城市,夏季经常伴随暴雨天气,时常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降雨,使得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雨涝灾害时有发生,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一边是缺水,一边是汛期大量雨水白白流走,随着玉林市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已经成为了制约玉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之一。
打造“海绵城市”,我们正在努力
据介绍,“海绵城市”最基础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储存雨水、用好雨水,加强雨洪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和绿地、停车场、居民区、屋顶等,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以此实现储存、滞留、下渗和再利用雨水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民革玉林市委向玉林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海绵城市”,提升玉林市生态还原能力的建议》的提案,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重点提案进行调查研究,目前正积极推动玉林市的“海绵城市”建设。
而近年来,玉林市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极大提升,相继获评为“广西园林城市”、“广西绿化模范城市”、“广西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个林木葱郁、四季花开、山水相依、绿带环绕、绿廊延绵的“岭南绿都”逐步显现,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玉林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以及近年来开展的治水规划和湖塘清淤、河道拓宽、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实践,也为“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加快玉东湖、玉西湖建设,重视河流、水塘、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加快九大主体公园的建设,给道路和广场铺设透水砖,这些其实都是逐步建设“海绵城市”重要的措施。
何谓“海绵城市”?
针对城市内涝,国家住建部开始倡导建设“海绵城市”,期待从根本上治理内涝,全国很多城市跃跃欲试。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进行合理利用,比如城市绿化、冲洗街道、消防储水等。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成为“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破局良方。(陶继军)
本文来源: 建设厅
11.08.2015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