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深入隆安县农村 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6月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在隆安县屏山乡雅梨村三卡屯村民黄水海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并就整村搬迁、脱贫致富等问题征求意见。
心系百姓冷暖,情牵山区民生。6月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深入隆安县农村专题调研扶贫开发情况,考察指导大石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
王小东轻车简从,深入国家重点扶贫工作重点县隆安县,走进屏山乡、布泉乡、南圩镇、城厢镇、那桐镇三镇两乡,进村入户访贫问苦,详细了解当地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广泛与村民和村镇干部交流,共商改善贫困山区民生之计,共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之策;爬山坡、到地头,考察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和特色农业建设发展情况;进学校、到企业,察看扶贫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公共配套项目推进工作,了解“新品香蕉”“桂西牛”等种养大户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情况。
位于山窝中的屏山乡雅梨村三卡屯共有36户人家、133位村民,靠在石头缝里种玉米维持生计,生活条件差、生产环境恶劣,天旱地绝收、下雨洪水流,村民住在低矮破旧的木板房里,长年饱受水旱火灾威胁,全屯人均年纯收入约1900元,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去年,县里采取分散安置的办法在三卡屯山外建成扶贫搬迁新村,并让乡亲们迁入新居。
王小东爬山越岭,分别来到三卡屯旧居和新村,进入村民黄水海、黄兴贵、黄增海、黄锦等家中,就移民搬迁、脱贫致富等问题征求大家意见。
“家里有几亩地?”
在村民黄水海家低矮潮湿的木板老屋里,王小东关切地与黄水海一家人拉家常。黄水海在新村已有了新家,老房子里还养着牛要照料,王书记的到来让他十分激动。他回答说,全家8口人,有5口人在外打工,家里收入不高,不到8亩山地种的玉米是全家的口粮,“这地方条件太差了,我们很早就想搬出去,现在好多了,新家修了路、通了电,喝上了干净的水。”
在新村看望慰问贫困户黄锦时,王小东对当地干部说,对三卡屯这样生活条件极差的村子,采取移民搬迁来改善生活是一个好办法,但要注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要在群众自愿搬迁的村屯做好新村建设示范,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生活环境恶劣的村屯走上异地搬迁脱贫的路子。
布泉乡龙会村下准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栀子中药材,通过示范带动贫困村民连片种植430亩栀子,改善了生活;南圩镇“桂西牛”养殖基地实施“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种草养牛,增加了收入。王小东现场考察了两个基地的种养规模及基地管理建设情况,详细询问投入成本多大、几年才有效益,并与在场干部和村民“算细账”。
当听说下准屯亩产栀子收入超过玉米七八倍,南圩镇群众年养一头牛可得三四千元时,王小东高兴地说,产业扶贫也是一条重要的致富路子,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位、资源等特点,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通过多种经营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王小东还考察了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城厢镇中心小学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他希望隆安县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和移民搬迁村民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社会治理问题,通过相关公共设施建设,有效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及扶贫移民安置区群众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的问题,为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在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王小东考察了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综合示范村建设情况。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继续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巩固拓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建设成果,为建设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打下良好基础。
调研中,王小东强调,目前我市扶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扶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准抓到位。抓紧就是要增强抓好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谋在前、做在前,确保2020年实现困难群众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抓准就是要全面做好贫困群众的调查摸底工作,建档立卡要准确真实,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在此基础上做好扶贫整体规划;抓到位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各项扶贫工作,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先急后缓、示范带动,分类实施、方法得当,精准扶贫、确保实效。
市领导黄宁、刘为民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