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传播留声机文化 梦想办展拍微电影(1/20)

23.01.2015  00:45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1936年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限量版留声机。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伟国摄
 

广西新闻网 记者李伟国 实习生李迪 杨逢余

导言:留声机,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岁月痕迹,作为一种旧时代的产物,它的功用已被现代的先进设备所替代。然而,提及留声机,不少人依然被牵起一段段怀旧经典的回忆。

王彬,安徽人,1987年定居柳州,现居柳州市柳北区。如果说北方天津有王跃进,东方上海有庄诺,南方专业收藏留声则当数王彬。这位室内装修工人,拥有50多件上世纪的“古董”留声机。2005年后,留声机钟爱有加的他,纵身越进了收藏“家”字辈,其中,他最为骄傲的藏品有两件,一件是1936年奥运限量版留声机;另外一件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一件慈禧太后使用过的柜式留声机。

怀念着那个年代的一切,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同寻常的路?他收藏这些留声机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自学并撰写博客 旨在传播留声机文化

走进王彬的家,大厅上摆满了清一色的碟片留声机,餐桌上、椅子上几乎成为留声机的专属座位,与相邻的液晶电视机格格不入。王彬很好客,谈起留声机,他兴致勃勃地述说了其中的故事。

“现在留声机收藏家相当于三国鼎立,北方有天津的王跃进,东方上海有庄诺,南方有王彬,在国内,我可能是唯一一个精品留声机收藏家了”,说起他与其他收藏家的不同,他显得十分自信,“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只是把东西收回来放在那里收藏,我不仅仅是收集回来,同时还会学研究它的历史资料,我在新浪微博上面写了很多关于留声机的资料,都是我一个人研究之后编写的,可以说国内第一人,我写得很专业。”

王彬曾经是一名音响发烧友,父亲是部队里的无线电一级突击手,受父亲的影响熏陶下,他从小就对无线电很感兴趣,并且他八岁开始就已经收藏了盐山县全境图和邮票,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已经注意到自己有这方面的爱好,初中毕业后,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无线电和器械维修方面的相关知识,自己还摸索学会了画线路图,这里的许多留声机他都拆开研究,并且画出了线路图,因为动手能力强,他甚至能自己制造一些类似“电流感应器”的小发明。同时,他还是百度“留声机”贴吧的吧主,QQ留声机群的群主。

打开王彬的书柜,满满都是工具书和词典,因为要和国外的研究专家联系,他还学会了用工具书查翻译,现在的新工具书没有对以前留声机版本的解释,有的时候需要一些老旧的工具书进行查找。通过不断学习,他学会了使用专业的编辑软件,他打算当自己学有所成的时候拍一部关于留声机的记录片。

记者现场还看到了王彬亲自制作的留声机外壳,全部手工制作,用金丝楠木做的,也是榫卯结构,没有钉子,非常精致。

正是因为这些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王彬才能以自学的知识去研究留声机,很专业地编写了关于留声机的微博,甚至有媒体邀请他去编写关于“中国百年工业”的杂志。

说服家人 大量收藏留声机

说到家人是否反对收藏留声机,王彬表情显得有些激动,他说 ,“我和我老婆平时很少闹矛盾,有意见也是因为这些机器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家人是十分反对他收藏留声机的,夫妻还经常因为这个留声机而大吵起来。而他们这种紧张的关系得到转变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时间,有一天王彬接到电话,有人出90万收买他最珍爱的1936年的奥运限量版留声机。

“这台1936年的奥运限量版留声机,上面有个奥运五环,这个会徽就是1936年哥伦比亚公司同天津中原百货公司联合生产的,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发行的奥运会纪念品,而且可能成为世界唯一的藏品,美国密歇根大学专门研究留声机的机构都没有见过这台,相当珍贵。有人打电话给我出价90万元,我老婆听到了,但最后我也没有卖。”
 
    从这台留声机上看,奥运五环显得格外醒目,配合奥运五环下的雄鹰显得十分神气,除此之外,机器的机芯完好无损,质量十分好,播放唱片也是流畅清晰。
 
    同时,也正是因为认识到这台留声机的价值,王彬的妻子也慢慢转变了态度,“有什么办法,都由他去吧,女儿也支持他的做法,我是管不了,随便他吧。”

因为这样,王彬把做工程得来的钱几乎都花在了收购留声机方面,而他也经常各地去淘留声机。

王彬说,“其实最有价值的不是那个奥运会限量版,而是这台慈禧太后专用的柜式留声机。”记者注意到,1936年奥运限量版的留声机旁边,摆放着一台柜式留声机,王彬说这是慈禧太后专用的留声机,他十分自豪。

“这台慈禧太后专用的柜式留声机,是全球唯一一款,甚至还是连维克多公司都没有记载在案的样品机。当初我发现它的时候就觉得与众不同,从外观可以看得出是维克多公司的主流造型,打开发现唱片隔层半圆,还有里面的机芯,维克多公司1906年才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柜式留声机,1904年就已经出现了,那么它在哪?它就在这里,他收藏的全球唯一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显得更加珍贵”。

王彬说:“维克多公司注重生产高端高质量留声机,并且里面的机芯是瑞士多能士公司生产的,瑞士不仅是手表满天下,生产的机芯质量也相当的好,百年下来依然完好如初,这款机型在当时不是用来卖的。”

据他介绍,1904年之后,美国官员把这台机器送给当时清朝外交官梁诚,梁成转手送给慈禧太后当作70大寿的礼物。从宫女和德龄、容龄两位公主的回忆录看到,当时经常能从慈禧的寝宫里听到悠扬的舞曲,并且慈禧午餐时还要求两位公主跳华尔兹,慈禧太后走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当记者问到他目前收藏有多少台留声机时,王彬激动地说有40台以上,有一些放在他朋友家里,珍藏级别的都委托放在银行保管了。

梦想筹办留声机展览 拍一部留声机微电影

王彬告诉记者,他收藏的不仅仅是留声机,还有大量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唱片,每一片都精心包装起来留声机专用的唱片,“唱片是留声机的灵魂,没有了唱片,留声机只能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唱片和留声机是最完美的搭配,能够起到一种珠联璧合的效果,可以把人类的语言、情感和韵味表现出来。”。

据了解,为了保证唱片音质的质量,每播放一张唱片都要换一个针头,这个消耗量十分的大,为了播放唱片需要消耗大量的针头,不得不叹息这种贵族的奢侈品。

王彬告诉记者,他收藏了这么多的留声机以及唱片,很是希望能够搞一次留声机展览,展出他收藏的宝贝,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声机的文化底蕴。记者注意到,在王彬家里,还摆放了很多关于视频剪辑的书籍。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在自学视频剪辑,做展览构思,做工程回到家就扑到了电脑前开始学习起来。说到视频后期处理,他还专门放了他近期学习剪辑的一些视频样品。

“但都是在协商保险费的问题时不了了之,这让我显得很无奈,因为我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人们还不太理解这种留声机的价值,但是过不了几年,留声机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就好比马未都先生收藏老旧家具也被人说是疯子一样”。王彬说。

既然在办展览上碰到了许多难处,王彬就一直想通过其他办法来宣传留声机文化,这也就是他开始学习剪辑视频的原因。他告诉记者,2015年他想筹拍一部关于留声机文件的微电影,他已经开始创作剧本了。

幸福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平常普通的事,王彬的幸福就是看着这些老旧的机器,去研究它,发现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通过单纯的喜欢无线电,到音响发烧友,接着接触留声机,然后到自己画线路图,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在书籍和网上寻找资料,自己编写专业留声机资料,到后来于国内外研究专家交流,都是他一个人一步一步走来的,“平常人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和国内外专家交流和研究,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