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癌症先兆""致癌食物"不靠谱 听肿瘤专家说法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分钟就有6.4人患癌症。
正是因为癌症发病率上升,网络、手机上只要带“癌”字的养生保健信息都能引来疯狂转发。各种“癌症先兆对照表”、“致癌食物黑名单”层出不穷,让人看了心惊肉跳,疑神疑鬼,这些信息到底靠不靠谱?记者请教肿瘤防治专家,让真假防癌知识面对面。
【癌症先兆】
江湖流传已久的“癌症先兆对照表”,在微信朋友圈每隔一段时间还是能掀起一次转发热潮。对照表将身体状况与不同器官的癌变联系在一起,不少人看后对号入座,担心不已。事实上,在肿瘤防治专家的眼里,这些所谓的癌症先兆绝大多数都不靠谱
肝癌、肺癌
假:半夜老醒,5年不发烧
“先兆表”中提到,五年内没生小病或发过烧,是肝癌和肺癌的先兆。半夜老醒也是这两种癌症的先兆:夜里1时到3时醒,是肝癌先兆;3时到5时醒,是肺癌先兆。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茅乃权认为,5年不发烧是肺癌先兆,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感冒是病毒感染,跟肿瘤是两码事。病毒感染的次数多,引起肿瘤的可能性反而更大。而且,如果真的得了癌症,免疫力应该是比健康人低,反而会容易感冒发烧。
夜里醒来的时间跟癌症有关,专家们认为是误解了中医十二时辰脏腑养生的理论。按照中医理论,夜里1时到3时对应肝经,这时休息不好会伤及肝血,易生肝病。深夜3时到5时对应肺经,不休息好会损伤肺气。但是这和是否患癌症的时间段没有对应的联系。
真:肿瘤标志物是患癌信号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任覃晓介绍,肝癌的发病与这些网传的“先兆”不一样。目前的临床经验表明,早期的肝癌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能感觉到症状的基本已是中晚期。但也有一些科学、靠谱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提早发现“癌苗子”。
肝癌发病的早期,身体内确实会发生变化,这些“苗头”只有通过医学检查才能发现。甲胎蛋白(AFP)是一个肿瘤标志物,这个指标的异常升高是发生肝癌的危险信号。此外,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也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体检,观察。
茅乃权介绍,早期的肺癌也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可以留意到发病过程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长时间咳嗽、痰中带血、低热、胸痛、胸闷、发热、消瘦等症状。
要想尽早发现肺癌,最有效的办法是体检。肺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X线胸片+痰细胞学;低剂量螺旋CT;血、痰生物标记物等。其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已成为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最常用的临床工具。
大肠癌
假:便秘、大便干燥
“长期便秘是大肠癌的先兆”,估计广大便秘患者会“吓得赶紧去蹲个马桶冷静一下”。不仅如此,癌症先兆表里还提到,大便干燥也不是好现象,因为在肠子里的摩擦力大,刺激多了,就会长肿瘤。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覃宇周介绍,便秘跟大肠癌没有必然的联系。便秘是肠子个性的一种表现。肠子像人一样,有不同个性,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些人肠子外向,每天都排便。更有过于活泼的肠子,每吃一餐都会排便。内向的肠子则可能两三天甚至更久才排一次便。除此之外,大便次数的多少,跟饮食习惯和性质也有关系,说这是大肠癌的先兆,就有些危言耸听了。
真:吃肉多易患大肠癌
大肠癌的发病实际上跟肉类饮食过多有关。覃宇周说,肉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容易刺激肠粘膜,产生病变。如果出现血便、粘液便、黑便(柏油样大便),或是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就要警惕可能是大肠癌的表现。
肠息肉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约有80%的大肠癌是由息肉发展而成的,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最容易发展成癌症。专家提醒,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最好到医院接受肠镜检查,及早处理。
乳腺癌
假:乳房一边大一边小
“先兆表”还告诫广大女性朋友,两边乳房不对称,比如一边大一边小,那就出大事了,是乳腺癌的先兆。大小不一样,说明有肿瘤在里面生长。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韦长元告诉记者,这种说法太不科学。在日常的接诊中,两边乳房大小不一样的女性很常见。这与运动习惯有关系,比如习惯右手使力的人,右边乳房就会比左边大。如果说这也算是乳腺癌先兆,打击面就太大了。
真:警惕乳房肿块
据介绍,真正的乳腺癌早期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发现这些问题,就要警惕有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
专家提醒,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来潮早(早于12岁),绝经迟(迟过55岁);高龄未婚,婚后未育,生育后未哺乳,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等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医院接受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致癌食品】
跟不靠谱的癌症先兆相比,层出不穷的致癌食品“黑名单“更让人头疼。市民蒋女士说,对这些信息,她以前是“宁可信其有”,小心为上。可是到后来发现行不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食品上榜,“简直不知道还有什么是能吃的了”
假:“酸性食物”导致癌症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酸性食物则是癌症之源。这个说法流传很广,认为“酸性食物”会导致人的血液变酸,继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而癌细胞不能在过度碱性的环境中存活,所以吃碱性食物让身体环境偏碱性,就能避免患癌。
于是,各种食物都被贴上了酸碱“标签”:猪肉、牛肉、鸡肉、米、面等是酸性的,苹果、香蕉、海带、菠菜等是碱性的。
覃宇周告诉记者,他也常在微信上看到有这样的说法,把食物分为酸性和碱性,提倡多吃碱性食物。这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目前没有真正的研究来说明酸、碱性食物的利弊。实际上,人体本身具有酸碱平衡的调节体系。比如打一场球,身体会产生酸性物质,但很快就会通过这种调节体系代谢掉。吃进去的食物也一样,会经过复杂的消化分解,如胃酸是酸性物质,肠液是偏碱性的。
癌细胞不能在碱性环境里存活,所以要把身体调成碱性,这种观点根本就说不通。癌细胞确实不能在过度碱性的环境中存活,问题是身体里的其它细胞也一样。把癌细胞“碱死“的同时,其他细胞也得死。
据了解,正常的血液是略微偏碱性的。肾脏负责维持血液的pH值只在很小的正常范围内浮动。光靠吃东西,对血液pH的影响无法持续。吃水果蔬菜等食物对健康固然有益,但绝对不是因为它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度。
假:放冰箱会致癌的食品名单
网上流传的“放冰箱会致癌食品黑名单”也是经久不衰,名单包括香蕉、鲜荔枝、西红柿、黄瓜、叶子菜、巧克力、火腿、面包、鱼、吃剩的月饼、中药等常见物品。
自治区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这个所谓的“黑名单”,实际上只是在冰箱中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腐败变质,或者不适宜放入冰箱储存的食品。
客观地说,任何食物放置时间长了都会变质,即使在冰箱保存,也不宜时间过长。比如叶子菜、黄瓜等蔬菜,只有在腐败变质的情况下才会损害健康,跟进不进冰箱没关系。冷藏的月饼可能出现淀粉老化的现象,但只是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的过程,跟致癌也没有关系。
此外,香蕉、芒果、荔枝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对低温适应性差,不适宜放在冰箱里,低温储存反而容易冻伤,影响口感,这也跟致癌扯不上关系。这个“黑名单”总结起来,只不过是“变质的不能吃东西”这个基本常识。
专家提醒,尽管食物放进冰箱跟癌症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不能把冰箱当成“保险箱”,什么东西都往里塞。冰箱只是通过制造较低的温度,抑制细菌的生长速度,但很难杀灭细菌。有些细菌在0℃以下的环境里照样可以繁殖生长。如果冰箱内受到感染的食物没有彻底加热,就会导致呕吐、腹泻等问题。
真:这些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癌症
1.吃肉不要过多,并且可以多以鱼肉等代替猪、牛等红肉。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让植物性食物占据每顿饭的2/3以上。
2.腌制食品如咸鱼、咸菜、咸肉等,是已经明确与癌症发病有关的食物,尤其是消化道癌症,应少吃;熏烤的鱼、肉、香肠等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烟焦油,应少吃。
3.发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一旦发现,应弃之不吃。
4.饮食中注意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成人每天摄入的食盐不应超过6克。
5.别图便宜买不新鲜或腐烂的蔬菜和水果。
6.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吃过热过烫食品。
7.多吃淀粉类食物和谷类、豆类、植物类根茎食物,而且加工越少越好,因为食物中的淀粉有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作用。
8.戒烟限酒。吸烟和经常饮酒能增加多种癌症的患病危险。每日饮酒量男性应限制在2杯,女性1杯以内(1杯为:啤酒250毫升或葡萄酒100毫升或白酒25毫升)。(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