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个体与权力关系难回避

16.06.2015  12:41

  超级网络剧《盗墓笔记》已于日前正式开播,而且相当火爆,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上线两分钟点击量2400万、十分钟点击量2608万、一小时点击量3045万。虽说火爆,但因剧情与原著相差甚远,该剧也遭到了众多粉丝的吐槽,其中又以男主角“我要上交给国家”这句话最为突出。 

  “上交给国家”被网友玩坏。这个经常出现在70、80后儿时故事中的话语,在热门剧集中不停出现,在多数人眼里,与成年人的故事似有违和之感。可事实却是,“上交给国家”,听起来天雷滚滚,却雷中了《盗墓笔记》的要害。

  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古墓中的文物是国家财产。所以《盗墓笔记》中带有英雄色彩的盗墓行动,至少在当前法律体系下难上公共话语。好在披着网络小说的外衣,法律上不可行的盗墓却能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这也是钻了我国网络作品治理体系尚未形成的空子。

  那么,如今由地下走到地上,成为社会公共文化产品,《盗墓笔记》如何在权力与艺术作品的交融中自圆其说?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国家断然不会,让摆明是违法的盗墓行为公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就有了电视剧中为了通过国家影视审查的高大上行为——上交给国家,而网友吐槽最多的还是,盗墓故事本来是探险,怎么成了说教类的护宝?

  然而,“上交给国家”却雷中《盗墓笔记》中隐藏很深的个体与权力的关系。任何非童话类的文学作品,都要涉及个体与权力的关系,不能脱离权力设置的社会规范体系,在当下比如法律。《盗墓笔记》说的很清楚,就是发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故事,在权力并不松散的新中国,这个游离权力体系之外的盗墓行为何以如此从容自如?为了构思自由,作者想脱离权力体系写作,可不经意中还是流露出权力的若隐若现,比如作品中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大佛爷,这位老九门的传奇人物本身就是权力符号,而对权力的隐晦化处理,正是赋予这部作品神秘色彩的重要因素。在书中可以给读者留下悬念,让他们自己想像。

  而要通过权力审查,就必须就个体与权力的关系作出明确,拍电视剧,首先就要摆明,在当前话语体系下,是否有不经权力约束的个体行为?没有,所以剧版《盗墓笔记》拖上观众嫌弃的“上交给国家”,其中说明“个体对权力的妥协,个体话语对权力话语的顺从”。

  由文学作品上升为影视节目,必须经过法律审查,所以必须对个体与权力的关系作出解答,出于剧审需要,权力必须由曲笔走上前台,而影视审查不会仅仅局限于“文物属于国家”,相信在原作中可以轻易回避的个体与权力的关系,在电视剧故事发展中会越来越清晰直接。就像很多武侠作品,还是小说时人物似乎与权力毫无关联,可以游离朝廷之外,改编成影视总会扯上朝廷官员皇帝之类,哪里有脱离权力的历史人物?总之,影视更直接,有更多束缚,权力怎能不出现?

  “上交给国家”成了主角口头禅,别以为人物幼稚,看起来的雷语幼稚病,却点中了影视剧中难以回避的个体权力关系。而权力往往才是一切故事的要害。(程振伟)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