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到隆安县娅怀洞等考古发掘工地实地考察
黄启善馆长为同学们解疑授惑
全体师生在隆安县娅怀洞遗址合影留念
师生们观摩田东县利老坡遗址考古发掘
2015年11月16日至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选送2014级和2015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黄启善、副馆长韦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光茂等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赴隆安县娅怀洞、田东县利老坡、南宁市邕宁区三岸古窑遗址等考古发掘工地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各考古工地负责人分别对遗址和考古发掘工作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隆安县娅怀洞和田东县利老坡遗址为“那文化—广西稻作文化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娅怀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始于今年五月,其发掘较之以往稍有不同,目的性和主动性更强,整个发掘过程均由考古工作者全程参与,目前发掘出大量石制品、动物骨骼、蚌壳、螺壳以及少量的陶片。田东县利老遗址是以大石铲为主要出土遗物的遗址,该遗址发现于2008年,2012年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今年的考古发掘首次在大石铲遗址中出土了陶器、并伴生有不少碳屑,这为探讨大石铲文化的年代下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学证据。邕宁区三岸古窑遗址是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2013年广西区考古所进行调查时在邕江河流台地上发现,经考古发掘初步认定为明代时期的窑址,该遗址目前已经清理出2条龙窑窑床等遗迹,出土的瓷器种类繁多,多为生活器物,尤以瓷烟斗最具特色,这为探讨明代烟草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证据,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听取了相关的介绍之余,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查看了考古新出土的文物,并详细了解了文物发现、发掘和保护过程。带队老师指出,考古工作需要多走多看和多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遗址调查前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仔细观察,例如古人类在洞穴遗址的选择上多从朝向、水源和安全性等要素考虑,窑址的选择多从原料、水源等方面分析等,所以考古调查往往就是结合遗址周边的自然环境作出初步的判断。此外,谢光茂老师还就新出土文物给同学们介绍了石器的辨别方法;黄启善老师以考古工地为教学平台为同学们讲授了地层的划分和田野考古发掘的规程等。
本次实地考察,使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考古发掘工地和博物馆等平台开展实践学习,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重教学的目的。此次考古发掘工地参观活动,使同学们对近年来南宁乃至广西的考古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考古知识,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寓学于行,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