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启示录

27.02.2015  13:10

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中国教育报记者  周仕敏

曾一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同时又是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一家公司的总监。2012年,他创办公司,带领团队开发微电影等新媒体业务,原创的微电影《最美好的时光在路上》在网络上大获好评,各界订单雪片飞来。

不少人感到惊讶,曾一所就读的专业与他现在所从事的微信推广、微电影制作,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然而,在曾一看来,创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创业基地的“孵化”与“哺育”,在这里一批敢想敢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能安心“折腾”、共同拼搏。

作为首批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桂电整合、优化校内创业服务机构,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2014年,该校有14家企业“孵化”成功,最成功的一家企业营业额达上千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这块汇聚智慧和激情的创业“试验田”里,深切感受大学生创业的梦想与激情!

“一站式”服务:  让想创业的学生有机会

近年来,桂电大学生在每年的各类科技活动中,均能赢得百余项国家级奖项。如何让科技创新变成生产力,这是考验桂电创业服务团队的最大难点。

借鉴欧洲大学“一站式”事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桂电将科技创新赛事、创业事务代理、创业孵化等分散在学校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整合到“一站式”创业服务中。目前,1450平米的基地拥有各种仪器设备达113万元,包含生涯规划坊、青年博士工作站、创业孵化室等11个功能区,可以为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校企协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多类服务。

在该校团委书记杨青山看来,“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可以让现有的场地、资金、设备能够更好地用于创业团队,让师资、技术和公共关系资源能更有效地服务创业项目,可依托学校的科技力量与社会声誉,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品质创业。

与此同时,该基地还下设有机器人中心、“飞思卡尔”智能车训练中心、嵌入式训练中心、ACM程序设计中心、数学建模训练基地等二级创新基地14个,覆盖全校所有二级学院。

与此同时,该校还将大学生机器人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基地”统筹利用,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彼此渗透,实现创业平台建设的“基地化”。

“学校不少同学在毕业时选择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就业,如果熟练掌握了英语口语,这对于他们进入国际化企业非常有优势。”嗅到这一商机的滕文帅,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创业基地这个“温室”的“孵化”,顺利创立了集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校内的优秀英语达人,专门针对校内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培训。

“一期培训500元,现在已经开办4期培训班,共有学员300余人。”据小滕介绍,由于公司效益渐佳,公司现已到工商部门注册,注册资金为20万元。

为解决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的难题,创业基地依托高校、政府和企业三方,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以及场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服务。创业项目入驻后,通过评估可获得5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并在房屋租赁、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