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尚新周:让“画说扶贫路”成人生亮丽风景线
让“画说扶贫路”成人生亮丽风景线
——记扎根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尚新周
路遇村民了解产业数据。
入户调查。
听取村民意见。
“一支服务的队伍,从城市聚拢到贫困的村庄,穿梭在山间,徘徊在地头,俯首在老乡身旁。细听群众心的倾诉,将政府的惠农政策带到村庄,如同清芬的甘泉,滋润乡亲的心田,啊——他们是谁?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们第一书记,是上通下联的桥梁。……”
这是驻广西德保县东凌镇多脉村第一书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办公室主任尚新周写的一首《第一书记》歌词,这首词是全区众多工作在扶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的真实写照,更包含了尚新周担任第一书记在工作中的努力和艰辛。
第一书记的工作是艰苦的,尚书记却能不忘专业,以苦为乐,利用深夜、清晨、周末作画,用画来描绘德保县东凌镇的风土人情,用画来展现自己的工作愿景,用画来阐述“文化+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大家小家难相同
“扶贫到村为民生,大家小家难相同。甘愿化身一把扇,脱贫路上送香风。”
这是一次在妻子和他因家务闹情绪时,尚新周在扇子上题下的一首小诗。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他看得很清楚,在驻村工作中,他对群众说“大家小家一家亲”。同与不同,亲与不亲,从他被选派第一书记的第一天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10月,经过组织考核,尚新周被选派到德保县东陵镇多脉村任第一书记,兼任广西艺术学院扶贫工作队小队长。根据自治区组织部要求,当年10月8日要派驻到村,他原本计划利用十一假期交接手头工作,不巧的是,10月1日当天,他1岁的女儿被确诊为手足口病,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尚新周带着孩子周转几个医院,终于在友爱路南宁妇幼保健院为女儿办理了住院手续。因为在医院要做很多的检查,孩子的奶奶又严重感冒,妻子一个人很难应付得过来,于是他将看护孩子的重担挑在了自己的肩上。找病床、找医生、买饭菜、盯吊针,他时刻守护在女儿床边。当听到女儿打针、抽血时嘶声裂肺的哭声,想到自己要一段时间不能见到女儿,他的眼泪不断在眼眶里打转。经过精心护理,孩子7日中午顺利出院,在这七天里,他一直焦头烂额地在医院度过,孩子睡着的时候打电话成了他交接工作的最主要手段,7天下来竟发现连一件衣服都没来得及换洗。
回到家里才觉得轻松一些,彻头彻尾洗了澡,就瘫坐在沙发上,吃了晚饭就赶着时间收拾行装。妻子问:“看你这几天累的,能不能迟一天走?”他说:“不行啊,组织上统一安排的,我必须按时到位。”
在乡下工作中,因为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庭和孩子成了他工作之余的最大牵挂。一天晚上十一点接到家里电话,令他惊讶是在电话那头是女儿一个劲地喊爸爸,过了一会电话又打过来,仍然是女儿,那晚,女儿一连三次拨通他的电话。后来从妻子嘴里了解到,孩子那天晚上一直抱着手机等爸爸的电话,后来就拨过去了,由于孩子还不会讲话,只会一个劲地喊爸爸,听见爸爸的声音,就手舞足蹈。尚书记每次打电话都会重复一句话:“宝贝,乖乖在家等爸爸,爸爸干完活,就回家。”
我本来就是农民
去年10月,尚新周来到东凌镇多脉村。从南宁市到德保县城,到东凌镇,到多脉行政村,再到分散的23个自然屯,从高速路到三级路,从乡间砂石路到山涧乱石路,从羊肠小道到手脚并用摸着石头进村,这在他心里形成不小的反差。拿惯画笔的他温文儒雅,但当他换上一身迷彩服,一双解放鞋,头戴一顶草帽时,又变得憨厚可亲,很快融入到乡村群众中,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一个学生”。
在深入大山里一个严重缺水的屯时,热情的屯长炖了一盆猪脚招待他们,当夹了一小块肉放在嘴里的时候,浓重的泥腥味使那块肉卡在嗓子里怎么也咽不下去,他没有吐出来,而是笑着问,有没有辣椒和酱油?就着辣椒和酱油,才勉强吃完那顿饭。
在与村民聊天的时候,他总习惯站在低处,俯下身子,侧着耳朵去听;他喜欢在村民家拉家常,一天到晚阿伯阿叔阿婶阿嫂地喊;村民总是“尚书记”“尚书记”地喊他,说“尚书记要带我们脱贫致富啊!”他总是笑得很腼腆,说“我是回到农村来学习的学生,脱贫致富的路上我们一起想办法。”
通过调查,尚新周发现多脉村地处偏远,自然屯分散,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通讯信号很差,手机经常没有信号;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产业选择较难;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壮族聚集区,群众家中多是老弱病残,语言障碍大;村民在祖居建房热情大,贫困村屯搬迁难;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发展产业缺劳力;村民等靠思想严重,文化扶贫难度大。
面对如此条件,做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时,他的队员有了疑虑,开玩笑说:“尚书记,你看这怎样下手啊?”他安慰他们说:“不要着急,硬骨头要慢慢啃。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大家一定要把精准识别这个基础性工作做好。”工作刚启动,大家擦拳磨掌,跑了一天山路回来,便开始喊浑身酸痛,还有队员晚上回到宿舍,一头栽倒床上,盯着天花板喊:好多星星。
用心赢村民信任
在入户进行精准识别的时候,尚新周摸索出一套实践版的工作步骤:“进屯先看水电路,再看他是啥房屋;准备林产、土地和户口簿。入户先看牲畜圏,看罢装修看家电;入户不能单独入,多带乡邻村干部;最后进行拉家常式的座谈。”不然在问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讲同样一句话:没呶(意思是什么都没有)。他对工作队员说:“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需要‘火眼金睛’,其实说到底就是一颗良心,一个严格按照程序不折不扣办事的公正心,心才是最明亮的眼”。
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中,有不少农户知道工作队员是外地来的,不了解村里情况,当问起家庭状况的时候,都诉苦说穷,看见家里有电视冰箱,就说是亲戚借来的,看见分数比别人家高一点,就大吵大闹。尚书记总是听他们讲完,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解释打分原则,多方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最后把屯里几个意见较大的农户集中起来一起在村民评议会上讨论,场面往往都是被尚书记问得无从作答或几个村民相互揭发事实,尚书记认真地记下来,再一项一项跟他们重新评分,当事人也都不好意思地笑着不再说话。
在入户精准识别工作中,尚新周带领的工作队在山间石头刃上攀爬,多数时间会消耗在路上,路很难走,石头有大有小,高低不平,石头棱很锋利,脚一崴就会刺到脚,隔着鞋把脚刺伤。但是他喜欢走进山村跟农民朋友们面对面地交流,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了解他们生活的状况,为做好扶贫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多脉村陇或屯的一次入户调查工作中,尚书记就和一位黄姓乡民聊了许久。当尚书记问到他对屯里脱贫致富的想法时,他分析了养殖业、种植增收高产经济作物的前景和现实条件的局限性,谈到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谈到文化扶贫,后来两人竟然激动的紧握对方的手,忘记了放开。
后来精准扶贫的工作中,他坚持住在村部,如果镇上没有必要的工作安排,他几乎每天一早就出发深入大山里的村屯,吃农家饭,喝农家水,学农家语言,用切实的感受不断验证扶贫数据,面对面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积极解决他们的最关心的问题。
“要得到村民的信任,就要弯下身子,竖起耳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说。初到多脉村,两个没有得到当年危房改造名额的农户义愤填膺地跑到他面前抱怨村委分配不公,让他主持公道。他先稳住两个农户的情绪,承诺过两天去找他们喝酒。之后在乡镇和村委详细了解危房改造的政策、分配原则和他们家庭情况后,提着酒去他们家聊天,跟他们讲了相关政策,鼓励他们明年积极申请危房改造,冰释他们对村委的误解,增进他们对组织的信任,酒后他们拉着尚书记的手,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听您说话,心里舒坦。”
摸清村里情况后,尚新周针对村屯里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在充分学习自治区和德保县移民搬迁政策后,两次深入村屯做宣传动员,留守在家的老人听不明白,他就详细地讲给当地村干屯干听,然后让他们再用本地语言一遍一遍去讲给村民听,另一方面积极通过本村的qq群和微信联系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村民,将移民搬迁政策传达给他们,结果动员久居深山里的40户村民移民搬迁(此项工作仍在继续);结合村屯分散、每屯的户数低于20户、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实际,尚书记提议将搬迁后的屯降级为村民小组,每一片区几个村民小组建制为屯,通过内部调整更好的适应自治区的政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此项提议得到了镇里和县里的积极肯定。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