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细化建筑设计规范 避免出现"怪建筑"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对外观将进行必要规定
本市历史文化建筑将摸清家底,分类制定保护方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北京回应:将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对建筑整体风貌提出要求,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求怪的建筑,是盲目自大,还是要回到健康心态。”副市长陈刚表示。
另外,北京将制定旧城人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旧城建设“负面清单”。在城乡空间中,本市将保持并强化历史上形成的整体景观格局。
东交民巷等申报历史文化街区
昨天,首都21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展览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开幕。北京名城委专家工作会暨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同时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名城委办今年重点进行了总体规划修改名城保护部分专项研究,推荐皇城、南锣鼓巷、雍和宫至国子监地区、东四三条至八条、东交民巷、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什刹海、大栅栏共计8片历史文化街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副市长陈刚在会上表示,要挖掘首都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资源价值。摸清家底,分门别类归类总结,提出明确的保护思路和理念。按规划先行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有针对性地编制保护规划和标准规范,完善房屋管理规则。
用制度避免“怪建筑”出现
“求怪的建筑,是盲目自大,还是要回到健康心态。”陈刚提到“怪建筑”时说。他表示,要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契机,增加城市设计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通过城市设计确定建筑整体风貌要求,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
今后要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为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创造和谐宜居的场所。明确城市设计分区管理的原则,使北京既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又体现国际城市的当代精神和地域特色。
如何避免出现“怪建筑”?陈刚表示,要用制度约束低俗粗糙的设计作品出现,完善方案审查制度。
责任规划师将长期跟踪服务
本市还将创新名城保护和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管理中增加专业力量,推广“协同规划”机制,让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协助管理城市规划,明确长期跟踪服务、参谋决策和协助治理的责任。
在继承城市历史文化和探索建筑创作中,完善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机制,检查阳光规划,接受舆论监督。探索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估制度,对重要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后评估。
旧城建设“负面清单”将编制
本市目前正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进行修编,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被列为总规修改六大重点专题之一。
市发改委牵头研究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地位,明确旧城功能定位,制定旧城人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旧城建设“负面清单”。
市住建委牵头研究制定平房区保护和有机更新工作计划,从旧城平房区房屋产权市场化改革、公房管理运营体系改革、创新融资方式等方面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市文物局牵头进一步研究文物保护、修缮和利用的方式,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防灾减灾研究;东、西城区政府牵头研究提升旧城整体环境品质。
在布局上,本市将保持并强化历史上形成的整体景观格局。
■专家建议
明年可关注香山昭庙
昨日,北京名城委专家也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行了交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议,坚持中轴线申遗。“申遗将使大家更关心和保护北京的中轴线。”他还建议平房改造可参照菊儿胡同的经验:尊重居民生活,尊重环境。
名城委专家舒乙称,2015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关注香山昭庙,“香山昭庙被英法联军破坏,后来熊希龄把它建成了红十字医院。它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恢复后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晨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