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县实施水稻示范项目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21.01.2016  11:45

   


项目实施略影

2015年,根椐实际情况,河池市农机局把争取到自治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排在罗城县实施。在河池市农机局及罗城县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得到了罗城县政府的大力支,县配套项目资金30万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市局及罗城县农机局科学谋划,大胆创新,采取走出去学进来的方法指导项目工作开展,同时还得到了自治区农机局、农机推广总站领导很好的指导,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年完成机械耕整地4012亩;完成两季机械化育秧6批次,育秧81700盘,可供4012亩大田的机插用秧;完成机械插秧4012亩,机械植保3600亩;完成机械收割4012亩,完成谷物烘干960吨。项目示范区2010亩水稻生产实现全面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一)经济成效。经测产,项目示范基地2010亩,项目实施后,每亩增收收稻谷50公斤,早、晚稻两季共收获稻谷20.1万公斤,按2.8元∕公斤计算,可实现农民增收56.28万元。据有关试验测试结果,工厂化育秧技术每亩可增产50公斤,每亩节约育秧成本10元,实现每亩增收150元。按辐射推广2.7万亩实现工厂化育秧,可实现增收405万元。同时,水稻用工亩平均节省5个,一个工按每天100元计算,我县两季水稻种植23.8万亩,可节省工时费2380多万元。

(二)社会效益。水稻生产机械化实施后,全县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将大幅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服务将极大地把农民从农田转移出来,开辟新的就业领域。项目实施结束后,可持续实现水稻生产增收、增效。

(三)生态效益。本项目实施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一是采用机械深施化肥,可提高肥效10%-20%,同时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全面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可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解放劳动生产力;三是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和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用量,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