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振兴使命,打赢“新辽沈战役”
肩负振兴使命,打赢“新辽沈战役”
——辽宁锦州市委组织党员干部前往东北首个基层党支部诞生地重温入党誓词
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11月14日,沟帮子火车站西300米,一座陈旧砖瓦建构的四合院里,辽宁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带领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等党员干部,庄严地举起拳头,重温入党誓词。阳光下,他们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这个位于锦州境内的一个普通院落,随着“红色档案”揭秘,开始成为人们景仰的圣地——20世纪20年代初,在这里诞生了东北第一个基层党支部——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在这片辽西大地上,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空前大决战,并一举拉开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在这里,王明玉主持召开了锦州市委中心组学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振兴锦州“新辽沈战役”。
东北第一个基层党支部
跨过高高的门槛,踩着青砖,顺着笔直的巷道,记者走进青墙红瓦绿树掩映中的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纪念馆广场中央的一尊记录工人革命斗争的雕塑,雕塑顶部用钢铁铸造的党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入馆的过道两侧墙壁上,挂满了在此战斗过的革命先驱的照片。走进纪念馆内部,刘少奇同志带领中共满洲省委、奉天特委部分领导亲自到沟帮子铁路支部视察并指导工作的雕像,生动而传神。在“东北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展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了革命火种沿着京奉铁路向东北延伸的全过程。
锦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宋丽敏向记者介绍,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工人运动正迎来第一次高潮。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在唐山地委的领导下,于1922年举行工人大罢工。一位来自广东的青年工人在罢工中表现得尤其勇敢顽强,并于次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名字叫欧阳强。
东北第一个基层党支部——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锦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1923年年初,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失败。中共唐山地委为保存革命力量、开辟新的活动基地,决定借京奉铁路当局向关外调工人之机,安排和转移一批共产党员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欧阳强就这样来到了锦州,被安排在锦州铁路车头房(即机务段)当了一名钳工。
到达锦州后,欧阳强利用工作之便往来于大虎山、沟帮子、通辽等地,很快与先后调来的共产党员冯昌、程海华、李加晓、李华灿等人取得了联系。1923年8月,京奉铁路总工会沟帮子分工会正式成立,欧阳强被推选为代表。1923年秋,又建立了中共沟帮子铁路小组,欧阳强任组长。1924年上半年,经过努力最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沟帮子铁路支部。
党组织建立后,除开办夜校,帮助工人学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团结骨干、组建工会组织外,还为维护工人利益,团结和领导工人群众同反动军阀当局开展斗争,并取得了“花红”斗争的多次胜利。
所谓“花红”,是指旧中国企业多年沿用的一种作为“额外报酬”的那部分利润,即在所得利润中提出一定成数,按职位高低及薪额大小进行分配。1929年年末,正是临近旧历年关之际,铁路当局不但不想发放当年的“花红”,连原来积欠两年的“花红”也不想发,工人们的不满情绪到了极点。1930年年初,以沟帮子铁路为中心,关外整个铁路站段的“花红”斗争全面爆发。沟帮子铁路数百名工人,在欧阳强等共产党员带领下宣布罢工,并包围了公事房(段长室),高呼:“我们生活困难”“要求增加工资”“要求8小时工作”等口号。工人们按照时任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的指示,并在满洲省委干部的帮助下,粉碎了铁路当局的种种阴谋,取得了“花红”斗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