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2014年工作情况

23.12.2014  19: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2014年工作情况

(截至11月份)

 

  201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围绕“反腐、改革、发展、法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截至11月底,共完成审计项目3631个,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83.31亿元。自治区审计厅先后获得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自治区第三批依法行政示范点”等荣誉。

一、贯穿一条主线,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广西审计厅今年在全区审计机关开展了“审计质量建设年”活动,把审计质量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作为审计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好。

一是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正确处理好审计数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为先,质量为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努力在确保审计质量前提下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正确处理好文明审计与依法审计的关系,规范和约束审计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二是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机制。强化审计计划、方案制定、现场实施、复核审理、定性处理、审计报告、促进审计整改、档案管理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比如,对审计项目实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预审理和审计报告代拟稿正式审理的“两次审理”制度,前移质量控制关口。三是强化建章立制。根据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就加强对重点领域和事项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提出针对性要求。在此基础上审计厅制定了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的意见。四是完善审计现场管理。在坚持审计质量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出台审计现场管理暂行办法,在审计现场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并在审深审透上下功夫,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示查处力度。2014年7月,召开全区审计机关审计现场管理经验交流会,推动了审计现场管理向纵深发展。五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为目标,先后举办厅机关干部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全区县级审计机关新任审计局长培训班、全区审计机关处级正职领导干部培训班及其他各类业务培训班共24期,参训人数达1935人次。与南京审计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继续与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和合作培训,大力培养审计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促进审计干部廉洁自律。六是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启动金审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推进联网审计,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和数字化审计等工作,积极开展AO实例征集评选活动和“三小”软件评比工作,计算机审计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突出审计重点,充分发挥保障和监督作用

今年以来,广西审计机关坚持全区审计“一盘棋”,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推进“改革、发展、反腐、法治”为目标,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积极跟进对重大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政令畅通。一是围绕促进资源环保政策的落实,组织对“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九洲江流域污染治理等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调查或跟踪审计。二是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绩效,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了行政运行成本和管理绩效情况,“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和“吃空饷”、“小金库”、大额采购情况,促进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对规范追加预算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三是围绕中央关于转变作风等部署,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政府职能要求、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4月份,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审计厅印发了自治区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监督办法,促进了俭朴政府建设。四是围绕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认真组织有关市、县审计机关实施对12个市及部分县(市、区)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及时发现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承接不到位、地方配套政策不完善,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进展较慢、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完成不佳等问题。

第二,积极跟进对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全区已完成领导干部审计542名。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情况、改善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债务管理、廉政建设等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列入本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二是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及任中审计试点工作。深入农业、环保、国土、能源、林业、水利等与自然资源资产密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调研,收集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各地区自然资源资产分布和管理现状,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对审计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自治区本级2014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试点审计工作方案,以今年自治区本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载体,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情况进行试点审计。三是抓好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效问责制度、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告知制度、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五年规划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四是积极推动全区各级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全区已有自治区本级和14个设区的市成立了新的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扶绥县、平果县等76个县区成立了新的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

第三,积极跟进对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情况的监督,促进了政府投资效益的提高。各级审计机关从关注项目的执行效率与投资效益、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项目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为切入点,扎实做好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厅本级建立了国家审计、项目业主、社会审计紧密结合审计监督机制,与交投集团等企业建立了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紧密加强型审计监督关系;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定期与相关部门单位和项目业主通报情况;建立向上专报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推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截至11月底,全区共完成投资审计项目2805个,核减投资额34.96亿元。

第四,积极跟进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情况的监督,促进了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加大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三农”、教育、文化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厅本级组织开展了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以及部分县财政扶贫资金情况审计调查,促进纠正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金额10亿多元。

第五,着力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经济社会安全。重点关注了财政、金融、政府性债务、国有资产资源、利用外资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对国有企业审计和调查力度,重点关注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情况,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议。切实做好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截至11月底,完成了审计署授权的外资运用公证审计项目10个。

第六,着力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今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反腐、改革、发展”,坚持推动发展改革和惩治腐败“两手抓”,更加注重发挥审计反腐败的“利剑”和“尖兵”作用,把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注重把握违法问题的发生规律,突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坚持查深查透,依法依规处理。至11月底全区审计机关共移送案件线索38项、涉及30人。

三、创新组织方式,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广西审计机关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审计项目安排上,按照“全覆盖、保重点、提质量”的总体要求,通过摸清审计对象的底数、测算全区现有人力资源、预计年度工作目标,统筹安排全区审计项目,做到对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审计对象每5年至少审计一次,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在审计范围格局上,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推行资源环境审计多元化工作格局,把有关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纳入财政、投资、金融、企业、外资、经济责任等非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扩大审计在资源环境保护领域的覆盖面。三是在审计组织方式上,打破处室框架,合理整合全厅审计资源,实行预算审计项目与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它审计项目相结合。采取“一套人马,两个审计项目、三个审计报告”方式开展审计,同时进点,成果共享。四是在审计力量保障上,面对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坚持全区审计一盘棋,下大力气整合区、市、县审计机关力量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力量,使从事审计项目的一线审计人员大幅度增加。比如通过挖掘整合厅内处室间力量、向中介机构购买协审服务、聘用外部专业人员的方法,厅本级共组织了200多人的投资审计队伍,对50多个重特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开展了跟踪绩效审计。

四、提升审计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主要落脚点,是审计职能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载体。广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牢固树立成果意识,在审计成果提升上下功夫:

第一,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全区各级审计机关将审计整改作为促进深化改革、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抓手来抓。一是继续落实审计整改 “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政府主要领导及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将整改纳入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并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纳入行政问责范围。全区有10个市将审计整改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二是坚持联动整改常态化。建立健全了整改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责任单位以及审计机关的职责。通过对存在突出问题和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重点督办、挂牌督办、定期通报,推进审计整改工作深入开展。三是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抓整改。全区各级审计机关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了对整改的督促和跟踪检查。目前,全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0%以上。

第二,着力揭示反映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各级审计机关注重揭示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并加大分析力度,进一步提高审计建议质量。今年以来共提交各类报告、信息5130份,提出审计建议4473条,被采纳2715条,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41项,促进建立健全制度130多项。厅本级就政府投资、国有企业、资源环保、扶贫资金、征地拆迁、财政收支等审计事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区政府上报了情况,均得到了自治区政府领导批示,促进了被审计单位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和完善制度。

第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今年以来有13个设区市、75个县区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绝大部分市、县将审计结果报告归入个人档案,有关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共约谈相关责任人员79人次。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凝心聚力

广西各级审计机关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思想保证来抓。一是大兴学习之风。以厅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员学习。以审计组临时党支部为载体,确保工作到哪里学习就到哪里。二是构筑审计文化。各级审计机关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审计文化大厅、文化走廊、审计文化书屋、职工阅览室。三是热心志愿服务。组建了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5个分队。组织自治区、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志愿者进行学雷锋系列活动。建立厅机关党员干部与扶贫村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实施“关爱工程”,为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开设道德讲堂。在全区率先开展道德讲堂建设,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激发干部职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2014年3月,区直机关道德讲堂示范课在审计厅成功举办。五是加强文明创建。2014年年初,厅党组提出了“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打造审计系统文明单位群体”的目标,鼓励、引导、推进全区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争创各级文明单位活动。年内,全区共有11个审计机关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第十五批自治区文明单位、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目前全区已有81个审计机关获得各级文明单位,占比达68%。

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和升级

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广西审计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坚持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努力为开创我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加快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说,广西各级审计机关将通过“六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一是努力从关注被审计事项的合法合规向真实合法效益并重转变,努力在绩效审计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从对微观经济监督向服务宏观经济管理转变,努力在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努力在增强审计工作时效性方面实现新突破;四是从预防为主向预防与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并重转变,努力在发挥审计反腐“利剑”功能方面实现新突破;五是从单纯重视审计向更加重视结果运用转变,努力在审用结合方面实现新突破;六是从传统审计方法向现代审计技术转变,努力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