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桑蚕茧丝绸重大科技专项对支撑广西蚕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近年来,广西桑蚕茧丝绸科技创新成果有力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2013年,广西蚕茧年产量达32.34万吨,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46%,蚕丝年产量达354万吨,占全国蚕丝总产量的26.36%,蚕茧生产与茧丝绸加工的总产值已达250亿元。
一、强化组织,联合攻关。自治区科技厅将桑蚕茧丝绸创新列为科技工作重点之一,特别是2011-2014年,科技厅安排了“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40多项,共安排科技经费达3000万元,组织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茧丝加工企业等近50个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二、强化良种创新,开发蚕桑良种。“十一五”全区桑蚕良种产业化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桑特优2号”、“桂蚕二号”等5个蚕桑品种通过了品种审定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开发;“十二五”期间“桂蚕N2”、“桂蚕H9”2个品种通过了品种审定,新育成“桑特优5号”、“桑特优6号”、“雄蚕1号”、“雄蚕2号”4个品系进入区域性试验鉴定阶段,鉴定出抗青枯病桑品种“桑特优3号”1个,育成基础品种(品系)12个,为广西蚕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撑。广西桑树良种被农业部选为援助古巴国的良种,如今已经在古巴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古巴期间又特意带去一些广西桑树良种赠送古巴国,成为中古友谊新的见证。
三、突出了桑蚕产业科技示范县建设,集成优质高效蚕桑生产技术。在横县、上林、象州、鹿寨、宜州、环江等6个县(市)30个乡镇建立了26个优质高效蚕桑生产示范基地,桑园面积34.28万亩,应用桑、蚕优良品种,集成桑树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工厂化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技术、蚕桑病虫害防控技术、蚕茧收烘技术、蚕沙无害化处理、桑枝食用菌等7项技术,形成优质高效蚕业生产模式与关键技术体系。
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针对广西茧丝原料特点,开发智能化煮茧工艺专家系统、新型生丝抱合测试仪器、微波高效烘茧设备、新型煮茧助剂使用工艺和高值化缫丝加工新工艺;研究广西蚕茧缫丝及生丝织绸前处理工艺、广西生丝原料织绸工艺技术,使生丝等级达到4A~6A级,实现纯广西生丝原料织造高档真丝绸面料,解决广西丝作经丝织绸其绸面容易起毛的难题。利用双宫茧、次茧开发蚕丝绵,创新开发可裁剪桑蚕丝绵、功能性蚕丝被等新产品;研究柔软防皱抗静电整理技术,开发蚕丝盖棉弹力面料、真丝氨纶交织面料、丝与多组分纤维混纺针织面料、桑蚕丝高弹针织面料及服饰新产品;改进新型纺纱关键设备,创新纯丝绵原料纺制生条工艺方式,攻克了丝纤维在新型纺纱系统加工的静电等难题,开发紧密集聚赛络纺、赛络纺、包芯纺、丝多组合纤维混纺、高档丝棉混纺面料,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蚕丝多元化产品,实现缫丝副产品的高值化开发。
五、强化平台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建设广西桑蚕丝绸产业化工程院1个,蚕桑良种培育与繁育、桑蚕丝加工、缫丝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建设广西桑蚕茧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1个,认定建设亚热带蚕桑良种培育中心1个,桑蚕及茧丝绸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5个。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了一批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蚕农素质,为桑蚕茧绸生产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