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反映农村宴席服务队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一种新型职业叫农村宴席服务队在融安县某些村屯悄然兴起。所谓的农村宴席服务队就是谁家遇到婚丧嫁娶,不需主家费心劳神,由专门一套“班子”上门帮助操办宴席,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农村酒席需要的餐具、桌椅、采买菜谱原材料、烹饪菜肴等一条龙服务,这在农村很受欢迎,很有市场。然而也凸显不少问题,现以广西融安为例。
一、存在问题
(一)宴席服务队意识淡薄。一是农村宴席服务队多是以个人或是几户人家主要劳动者组成,作为一种非正式社会组织,属于流动性餐馆,但是没有餐饮服务经营许可证也没有从业人员健康证。二是厨师以及帮厨人员也未经正规培训,操作不规范,不执行生熟分开、荤素分工储存,刀具、砧板没有生熟分类,清洗池没有分类等问题。三是个别服务队依仗自己生意好,对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提出的整改意见不整改,不理会,存在敷衍执法人员现象。
(二)食品安全隐患大。一是宴席服务队认为加工制作程序简单,基本不考虑餐具、器皿消毒、食品存储、加工环境、凉菜制作、设施设备、人员健康及食品留样等问题。 二是家庭宴席超能力举办。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人员进出流动大、桌数较多、持续时间长,使家用厨房和临时搭建的加工烹饪场所显得更为紧张。为了满足食用需要,提前制作食品,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
(三)加工场所条件简陋。一是部分粗加工场所紧邻家畜圈舍,或者是垃圾堆,食品极易交叉污染。二是粗加工场所及贮存场所无防尘、防蝇、防鼠措施;冷藏设施严重不足,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
(四)原料采购无安全保障。乡村宴席服务队在原料采购上所需的食品、蔬菜、酒水饮料等食品一般是集贸市场上购买,进货渠道较混乱,采购食品时未能进行索证索票,如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没办法追溯源头。
(五)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以融安县为例,该县辖区内12个乡镇,全县行政村(社区)147个,自然屯2027个,目前该县乡(镇)食药监所人员编制共45人,到位人员22人,平均每个乡(镇)仅2人。该县每个村聘请了1名食品安全信息员、1名协管员,但均为兼职者,且事务繁多,有时未能亲自到宴席加工现场指导,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且有关知识缺乏,又没有执法权,加上缺少经费投入,不足以发挥监管效果。如2010年“8·7”东起乡崖脚村食物中毒事件,村信息员未履行上报职责、协管员未能到场指导也是导致此事件发生的因素之一。目前仅依靠乡镇监管所进行监管,由于执法力量不足,仍然会存在监管盲区。
二、建议
(一)出台便于基层操作的农村群体性自办宴席的规范性文件。目前,非营利性的农村群体性自办宴席不属于《食品安全法》的监管范畴,尚存一定的法律局限性。虽然广西已于2008年起推行了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制度,但成效不明显,而且新兴起的农村服务队渐成为监管盲区。自治区级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操作性、实用性更强的农村群体性宴席安全管理规范或指导意见,使农村群体性宴席活动得到有效规范。
(二)建立健全农村宴席服务队管理机制。一是推行“主体登记”备案制。组织辖区内农村家宴厨师队伍状况全面摸底调查,掌握全县农村家宴厨师的信息资料,登记造册实行农村厨师及宴席服务队登记备案制。二是推行“持证上岗”资格制。组织所有宴席服务队的成员开展健康体检,并取得《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重点讲解农村家宴厨师在操作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三是推行“食品安全”承诺制,宴席服务队要与承办酒席农户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明确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三)实施评定奖励,促进宴席服务队的健康发展。每年对农村宴席服务队进行评定,对在年内未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卫生条件好、操作规范的、守法诚信的农村宴席服务队进行表彰,评选出全县“优秀的农村宴席服务队”,打造农户、宴席服务队、社会各界相互监督的良好格局,促进宴席服务队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一是提高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每月补贴待遇,增强主动监督及宣传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大宣传经费的投入,印制各类宣传资料,普及乡村群众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增强群众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作用。一是加强与媒体沟通,建立合作曝光机制,针对某些农村宴席服务队屡教不改的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增强社会监督的透明度,提高农村群体性自办宴席申报备案的主动性。 二是利用媒体对典型进行宣传。加大对守法诚信自律、卫生条件好、操作规范的典型农村宴席服务队进行宣传报道力度,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推广经验做法。
融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罗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