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修缮古建筑群 200年“覃氏大宅”焕发新活力

09.05.2016  10:20

大宅门上悬挂的“武魁”红木牌。记者 韦东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韦东)青砖清水墙,“覃氏大宅”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透着浓厚的历史韵味,静静地伫立在南宁西乡塘区石埠老口村那告坡。这座古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新中国成立后,田汉、艾青和陆地等文化名人曾经在此居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民居,南宁市在那告坡实施建设民俗民居示范项目,投入专项基金对其进行修缮,在保持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让这座古建筑群重新焕发出活力。

  来到“覃氏大宅”的大门,抬头就看见大宅门上悬挂的“武魁”红木牌匾,大门内的一堵墙壁还有一块 “齐心禁约碑记”,刻的是重文尊师的规约,至今仍规范着村民的言行举止。另外,部分古宅大门上的“粉署舒翘”“贡元”等红木牌匾可以看出,当年的覃氏家族求学氛围十分浓厚。

  那告坡生产队队长覃永标介绍,“覃氏大宅”是公元1780年,由村里的覃氏三兄弟考取功名后开始修建的,后人又不断地加以建设,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其中有39栋保存比较好,共有100多间房。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房子已经破损严重。为了保护好这座文化古宅,南宁市和西乡塘区政府投入了100万元专项基金,从去年9月开始对整个“覃氏大宅”进行修缮,经过3个多月的辛苦工作,大宅修缮完成。

  覃永标说,古宅采用的是以旧修旧的修缮方式,所用的材料必须是旧的原材料,并且不能使用现代化工具,特别是黏合墙砖和屋檐,全部要用古法完成。由于时代变迁,旧材料收集难度比较大。所幸周围一些村子的村民听到需要材料整修“覃氏大宅”,纷纷拆卸自家旧房子,为维修队收集了六七万块青砖和大量的木料。此次修缮,聘请的都是有三四十年经验的老工匠,年纪最大的已经有72岁。经过努力,最终大部分还原了建筑的风貌,“覃氏大宅”焕发出新的活力。

  修缮完成的大宅里,道路都是由青砖石板铺成的,呈现的“鱼纹状”显得厚重凝练,屋外的墙面上还安装有独特的“梅花窗”。走在深宅小巷里,让人感觉时间的转盘被拨慢了几圈,仿佛穿越到了200多年前的清朝。

  西乡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陆冰川介绍,如今的“覃氏大宅”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纷纷前来感受其历史和文化的韵味。此外,很多影视剧组也到“覃氏大宅”拍摄、取景。陆冰川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持“覃氏大宅” 等民俗民居的发展,将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施工队伍,不断提升对特色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水平,增强特色民居的后发潜力,更好地发挥长远效益。

【 编辑:刘晓彤  作者: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