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大山深处当“猪倌”

21.11.2014  14:48

  处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兼爱乡大山深处的后洞坡(地名),每逢中午、傍晚时分,山坡上会定时响起一阵紧促的哨声。哨声过后,香猪会从山坡的各个角落跑到指定地点“集合聚餐”,黑压压的一片。看到没有香猪偷懒掉队,长势良好,主人蒙可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山区农民不一定非要外出务工,养猪也不一定非要建猪舍传统养殖。只要勤劳肯干,人穷地穷智不穷,山区农民一样能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兼爱乡正峒屯的退伍军人蒙可独辟蹊径搞生态养猪养出好“钱”景,演绎一段军人变“猪倌”的励志经历。

  蒙可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曾走南闯北打过工,但心里有一股返乡创业的激情。正当方向迷惑时,一次喂猪经历让他豁然开朗。有一次,蒙可到猪圈喂猪,发现家里几头老母猪和一群小仔猪不见了,蒙可心急火燎地找寻良久才发现,老母猪正带着小猪在林中悠然自得地觅食,个个肚儿圆圆、精神气足、安全无损。

  经过多年打拼的蒙可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猪肉,市场前景肯定广阔。而目前市场上的猪绝大部分都是圈养,依托家乡这成片千上万亩的山林资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发展生态养猪肯定大有可为。

  说干就干!蒙可通过查询资料,学习和掌握养殖技术,2013年8月,他和一名伙伴开始在野外放养香猪,办起特色养殖。养殖过程中,蒙可坚持少喂饲料,宁愿生长周期长一点,也要养出肉质好的猪。一般圈养的猪三四个月就出栏了,他养的猪至少10个月才出栏。

  野外养猪如何喂养是个难题。据蒙可介绍,放养的猪久了也会有野猪般的生存能力,玩野惯了也不认得回家。蒙可经过自学摸索,最后形成吹哨子的“催食法”。每天只要定时、定点吹响哨子,香猪就会准时过来“聚餐”,即省力又方便管理。

  在大山深处办养殖场,如何推销产品和销售是关键。为此,蒙可日常不仅勤跑销售市场,还在养殖场附近开了一个集饮食、游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每当游客来玩,蒙可就以自家的生态猪、鸡、鸭等绿色食品热情招待。由于肉质鲜美生态,农家乐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态猪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目前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这更加坚定了蒙可创业的信心。他也由一名退伍军人,逐渐变成了养猪“准专家”。

  目前,蒙可在野外坡林养殖香猪达100多头,其中,产仔母猪8头,年收入达10万余元。下一步,蒙可打算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的农户养殖,一起致富。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形成品牌效应,让产品进入超市,进入万千家庭,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特色菜。(河池日报记者 张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