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中之重”持续发力 广西“三农”五年变化概览
作为“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持续发力,广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农民增收稳定提速,没有辜负群众期望。
粮食生产稳住了
口粮保持自给有余。“十二五”期间,广西粮食生产稳住了。
去年,我区水稻产量1166.1万吨,超出口粮所需水稻量69.1万吨。作为华南水稻主产区,当年全区仅销往广东的优质大米就有七八十万吨。
要想粮食生产稳,主要抓好两个稳:一是播种面积稳,二是单产提升稳。4600万亩,是我区粮食播种面积的红线,从2011年至201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4年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粮食单产更是逐年提升,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去年单产333.5公斤/亩,比2010年增加25.9公斤/亩,增长8.4%。据自治区农业厅预计,今年我区很有把握实现全区粮食总产1500万吨以上的目标,预计为1515-1520万吨。
“稳粮增收”一贯都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一方面千方百计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在1500万吨以上,一方面调优农业结构,做大做强糖料蔗、水果、秋冬蔬菜这三个规模大致都是1500万亩的产业。
水果生产一路飘红。全区水果面积稳定、产量大增,去年总产达1233万吨,比2010年增加391万吨,增长46%;全区农民人均水果收入790元,比2010年增加350元,增长80%。蔬菜生产快速赶超,产量增长速度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从去年自治区启动建设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来,生产区域优势进一步凸显——33个优质糖料蔗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区种植面积的83%,总产量占全区糖料总生产能力的84%,成为我国糖业发展不可替代的核心基地。
“金字招牌”更亮了
“高架网床把猪养,粪便自落发酵房,节水增效零排放,膘多病少人不忙。”
“饲料添加微生物,一举终结抗生素,农牧结合大循环,一二三产大进步。”
这些顺口溜,是近年来我区畜禽水产业实行生态养殖、加快转型升级的写照。“十二五”期间,我区畜禽水产养殖业积极贯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生态化”方针,全面推行清洁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全区养殖业既保持稳增长、增效益的好势头,又提升污染综合防治水平。2011年至今,全区先后有295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参与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行动,其中989个养殖场通过国家的减排核算。
山清水秀生态美,作为广西的金字招牌,农林水土气等基本要素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十二五”期间,我区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进入全国前三强。森林采伐限额进一步增加,全国最大木材产区地位更加巩固。广西林业步入转型升级轨道,森林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绿化由山上造林转向身边增绿,产业由依靠一产转向二三产并重。
山更青,水更秀。农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建设、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投资连年创新高。上一个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突破150亿元,这一个冬春进一步突破160亿元,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十一五”“十二五”连续10年纳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近年每年均以安排350多万人口的规模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更是成功实现“保二争三”,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如期开工,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步步为营;全区3000多座水库“十一五”以来先后进行除险加固,进程完成大半,“十三五”再努力冲刺,可望全面完成一轮整修,结果是库容增加,渗漏减少,水质变好,环境变美,安全性提高,治理效果之好前所未有。
广西土壤富硒而且连片面积全国最大,这是“十二五”引人注目的新发现,引发广西富硒农业迅速兴起。
确权颁证地“活”了
今年9月7日,玉林市福绵区一养殖公司,从金融机构拿到422万元贷款,与往常不同的是,这笔贷款以560亩规范流转后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通过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具《产权交易鉴证书》后,便可直接办理。
截至今年10月,玉林市经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具鉴证书,实现包括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养殖权三大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项目共11个,累计发放贷款2655万元。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是“十二五”广西农村的新鲜事。
为了释放农村土地的巨大潜力,2012年,广西以土地确权颁证为基础,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区累计435个乡(镇)整乡(镇)开展确权试点工作,涉及5259个行政村、1390万亩承包地、354.4万农户。
土地有了“身份证”,农民承包经营权可以规范顺畅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有了基础,抵押、担保以及产权交易有了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
据统计,目前全区连片承租农户承包地50亩以上的企业或大户达1.5万多家,总承租面积334万亩,占全区流转面积的四成以上。土地互换流转的“龙州模式”、连片流转开发的“富川模式”、集体股份合作的“横县朝南村模式”、土地托管的“桂越香蕉合作社模式”等多种适合广西实际、又代表先进经营组织理念的土地流转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以糖料蔗、蚕桑、秋冬蔬菜、亚热带水果、食用菌、茶叶等为代表的极具广西特色的支柱性农业产业。
产业扶贫脱困了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开创了全区产业化扶贫工作新局面。
昭平县茶叶产业扶贫,让全县60个行政村的6194农户住上新房;大化罗非鱼网箱养殖项目年纯收入2096万元,产业壮大带富库区移民;藤县打造“粉葛之乡”,亩产值上万元……
2011年,我区启动“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建设10片以上特色优质高效、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基地或特色高效的养殖示范基地,每片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农户1000户以上;扶持培植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成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到“十二五”期末,力争示范村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记者 袁 琳 韦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