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巧借休闲果业助力生态乡村建设
24.07.2015 12:09
本文来源: 建设厅
依托林木资源,缔造花果景观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钦州市水果生产大市地位,彰显岭南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品位。钦州市积极倡导公园、广场、绿地、道路等公共场所种植果树,不仅可以遮阴避阳,还可扩大绿化美化果化成效,营造硕果累累的特色景观。位于市区北郊的林湖森林公园原来种有芒果树200余株,因为疏于管理,这些果树长势很差,基本颗粒无收,成为一块“鸡肋”。随着该市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的开展,如何将这些无用的果树打造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果景观、果树科普教育园地的问题,便被公园管理方三十六曲林场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林场方专门邀请了广西大学农学院的果树专家亲临现场指导高接换种,将原来的单一品种紫花芒嫁接为桂七芒、金煌芒、红象牙等十多个优质品种,并邀请水果部门的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加强了果树管理。今年部分果树已经恢复挂果,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合影拍照。
鼓励果园流转,实现荒山披绿
钦州市积极鼓励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和果园流转,引导农民将荒山、荒地、分散经营或失管的果园,依法流转给懂技术、有实力的经济能人或公司,建设家庭果场,不断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土地的生态效益。位于钦北区大直镇的大风坳林场,面积1000多亩,由于林木失管,采伐后没有再种植,山岭一直荒废,荆棘丛生。后来村民曾祖传将其中的700多亩荒地承包下来,种上500多亩荔枝和200多亩其他果树,树下搞养殖,禽畜粪便回收制作沼气,沼液用于果树追肥,全家吃住在山上,办起了家庭果场。经过几年努力,终于让十万大山下的大风坳披上了绿装,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果园,而曾祖传也通过种养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共流转果园面积达3.5万多亩,有效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发展休闲采摘,促进果景融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郊区踏青、赏花品果、采摘观光等户外活动备受青睐。为此,钦州市顺应趋势,结合产业优势因势利导,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引导果农通过标准果园建设进行果园资源整合,将旅游元素注入果园,在果林中设置景点,在景点中镶嵌果林,让游客既能游景,又能品果,果景相得益彰。位于灵山县三隆镇的“三喜”番石榴专业合作社休闲园,为满足顾客消费需要,在园区配套建设了简易的娱乐设施、烧烤场、农家乐餐厅以及停车场等,为游客们提供旅游系列“套餐”。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自休闲园开园以来,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消费,园里的水果在田间地头就销售一空了,价格提升了近一倍,游客进园还可收取10元每人的门票费。办果园采摘不仅使大家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还促使果农们自觉加强果园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果旅融合”,不断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打造景色宜人的“美丽新果园”。
创办“开心农场”,优化果园生态
位于钦南区尖山镇的鑫农农业观光生态园,充分利用园区靠近市区的优越地理位置,结合农村劳动力缺乏导致果园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的现实,日前亮出“奇招”——将火爆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虚拟种植模式引入现实,将果树行与行之间的土地划分成8平方米左右的“豆腐块”,出租给有种植兴趣的家庭或个人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市民可自种,也可托管,种植成果归承包人所有,果场每月每块地收取一定金额的租金。这一经营模式,引得众多市民纷至沓来,翻土施肥、播种耕耘,体验农事活动的乐趣,享受远离城市喧哗的宁静以及丰收的喜悦。通过开设“开心农场”,不仅有效弥补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还有效利用了果场的土地空间,大大改善了果场生态环境,较好地实现了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生态环境优化的目的。(梁生 奉展英)
本文来源: 建设厅
24.07.2015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