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铁道老兵八一建军节重聚柳州 追忆峥嵘岁月

02.08.2015  13:38

广西新闻网 -南国今报记者赵本高 

昨天是八一建军节,来自广东、贵州、天津以及广西各地的老铁道兵齐聚柳州,共同追忆当年的峥嵘岁月。据柳州铁道兵战友联合会秘书长刘仲琼介绍,参与活动的老兵共有100多位。

记者有幸走近这些老兵,听他们讲述了昔日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袍泽生死相伴

今年72岁的徐利锦来自广东,他于上世纪50年代参军入伍,60年代参与了修建中尼公路。

中尼公路是一条国际直通公路,从西藏拉萨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国境内全长共829千米。据介绍,从日喀则到樟木那一段的修建难度最大,很多士兵都在工程建设中不幸牺牲,如今共有100多位铁道兵烈士长眠在樟木烈士陵园。

中尼公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的下方是望不见底的深渊;最深的地方,推一块大石头下去,甚至听不见回声。徐利锦告诉记者,极其险峻的地势是危险的首要因素,一些站岗的战友,仅仅因为脚下一滑,就滚落深渊,根本无从救起。

徐利锦还记得,当年一块巨石滚落,刚好砸中了他同班战友的头部,他背起战友就赶紧往卫生室跑。“战友流出来的血,把我的军棉袄都浸透了。”让徐利锦极为遗憾的是,他的这名战友最终未能抢救过来。

革命热情依旧

今年78岁的文伯成于1955年入伍,曾参与过中尼公路、贡嘎机场、京原铁路(北京至山西原平)等工程的建设。他表示,铁道兵承担的都是工程中最为艰难的任务,但战士们都有革命热情,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保证完成任务。

文伯成全程参与了中尼公路的修建。在他看来,“万里长谷一线天”的中尼公路确实是施工最为艰难的工程。

于峭壁间修建一条公路,文伯成他们遇到的首要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立足点”。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从山上向下挖30多米,然后再把人吊下去施工,在峭壁上“抠”出一条三四米宽的大道,这便是中尼公路的雏形。

文伯成告诉记者,采用吊人施工的办法十分危险,一旦用于固定绳索的钢钎稍有意外,战士就很可能摔下去。但为了完成施工任务,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

军民鱼水情深

铁道兵的工作是异常辛苦的,但转战各地的他们,也与当地的人们结下了不少深厚情谊,至今让人备感温暖。

18岁时,庞承权作为一名铁道兵参与了贡嘎机杨的修建。如今50多年过去了,他还在怀念当地的一名“达娃”(藏语,意为小男孩)。

庞承权告诉记者,当年他在部队是年龄最小的,因此“达娃”很喜欢找他玩,经常来看他施工,跟他聊天。

一来二去,“达娃”与庞承权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庞承权所在的部队要撤回北京时,“达娃”赶来部队门口,哭着抱住了庞承权的大腿,不让他走。

这几十年来,庞承权也一直记挂着“达娃”,2004、2009、2014年,他先后三次骑摩托车重返西藏,并到贡嘎机杨周边的村子打听“达娃”,可惜一无所获。

徐利锦也记得,当年太行山老百姓给他们送去的温暖。他告诉记者,有一次部队所住的营房不幸失火,烧掉了屋里的不少东西;附近的村民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给他们送来被子、食物等。

“想起这一幕,我的心里就十分温暖,就感到当兵真值。”徐利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