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防人防全上阵 向高考舞弊者“亮剑”
工作人员在重庆永川中学考点用无线信号电子监测仪对考点附近疑似作弊信号进行监测 新华社发
2016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报名考生达940万名,防范高考舞弊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能对遏制高考舞弊起到多大效果备受关注。
高考舞弊严重破坏了公平秩序,各地为此连续多年出台严厉打击措施。面对不断升级的作弊手段,到底该如何织密织牢安全网,有效消除高考舞弊?
“ 亮剑”舞弊者 一年严过一年
记者6月7日上午在上海、长春、武汉、沈阳等地的部分考点看到,考生入场时秩序井然,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对考生信息进行多次反复核验,并运用安检门、金属探测器等对考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违禁品带入考场。
各地为严防有人借助无线电作弊,投入了不少专业力量进行监测。在沈阳市43中学考点门前,一辆顶着大圆盘的无线电监测车正在工作。据介绍,今年投入的监测车压制信号功率更大,频段更宽,距离更远,且不会影响考场周边的正常通信。
长春市考场监控系统面向部分考生家长代表开放,全省所有考点的考试全程都将被录像,并在考后进行再次核查。今年吉林省考生依然不被允许穿戴含有金属物品的服装鞋帽入场,所有携带物品均要接受反复探测核查。
在上海华二附中考点,送考教师姚红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学生高考舞弊,老师们不仅在考试前反复强调,更是在平时的大小考试中向学生传递:分数固然重要,一个人的人品道德更重要,不能触碰考试纪律红线。
采访中不少送考教师和家长表示,对刑法修正案(九)和新修订的教育法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非常期待。
舞弊花样层出不穷 严防之下仍有人闯“红线”
虽然“最严高考”等字样在高考前的媒体宣传中频频出现,但仍然有人冒险作弊并最终被查获。记者梳理已经宣判的部分案例和一些媒体曝光的作弊事件发现,目前高考作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技术型舞弊。在有关部门破获的案件中,骨传导、米粒耳机、橡皮擦接收器等“高考神器”频频出现于高考考场,场内外人员密切配合传输答案。一些案件的判决书中提到,销售作弊器材的人员往往都是团伙作案,通过网络发展下线,甚至把魔爪伸向学生信任的老师进行兜售,形成了销售、指导等全流程链条。
——替考型舞弊。去年高考期间,江西南昌发生外地人员替考事件,有关部门人员弄虚作假,外省籍考生在江西报名、体检、考试一路顺畅。还有一些地方曝出替考事件,在这种真人替考的舞弊行为中,组织者、“枪手”等已经成为组织严密的产业链,不断突破监管底线。
——纵容性作弊。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由于高考后地区间存在相互比较的情况,考上多少知名院校往往是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有的地区对某些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纵容态度。
确保高考公平,杜绝高考舞弊,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对高考舞弊形成了更严格的约束,执法部门也加强了执法力度。教育部发布消息显示,各地公安机关根据统一部署,重拳出击,目前已破获涉考案件10余起,抓获犯罪分子170余人;清理涉嫌贩卖考题、答案和作弊器材等各类违法信息6000余条。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为应对近年来激增的高考高科技作弊,教育部门的反作弊也在不断从“人防”到“技防”升级中,但高科技作弊手段不断翻新,防舞弊某种程度上是“跟着跑”。目前随着20多个省份实行“全国一张卷”,也应警惕通过网络、无线电设备等跨区域实施作弊。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在加强惩处力度和技术投入的同时,彻底封堵舞弊空间,还要从根源上入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塑造公平诚信的考试体系,除了靠严格的法律法规之外,必须加快推进考试制度配套改革,例如尽快实行在一些地方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的分期考试、多次考试,给考生更多机会。同时,要增强阅卷阶段的公正性和考试成绩发布的透明度。
乔新生建议严格监管教师在出题的环节和评阅考卷环节的行为,管好两头,加强对考试中间环节的监督,防患于未然,才能使考试作弊者无处遁形。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虽然作弊入刑对于企图舞弊者形成了震慑,但惩处力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对于舞弊行为严重者,除了刑罚外,还应与其今后社会生活的征信体系挂钩,一旦作弊,生活将处处碰壁。
据新华社长春6月7日电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