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草根民间组织"义工社" 树起公益大旗
义工们和抗战老兵瘳章确认捐赠的财物。 广西新闻网 记者周隆富 摄
来自部队的义工们帮廖章试穿印有“抗战英雄”字样的冬衣。 广西新闻网 记者周隆富 摄
广西新闻网 记者 周隆富
在防城港,活跃着一支150多人的队伍,8年来,这支队伍自掏腰包致力于爱心助学,帮困敬老。这支名叫“防城港义工社”的草根组织在防城港当地树起了一面公益旗帜。
11月27日下午,由十多名热心义工社成员组成的“关爱老兵”小组,来到防城区滩营乡看望慰问抗战老兵廖章。义工们不但给廖章带去了慰问信,还给老人送去了胸前印有“抗战英雄”字样的冬衣。义工里有部队的现役军人,两代军人坐在一起,聊着当年的抗战故事,气氛甚是融洽,老人非常高兴。
草根的民间组织
防城港义工社是一个草根的民间组织。8年前,一帮热衷于公益的网友不谋而合,建了个Q群,搭起了义工社这个平台。8年来,这个组织由原来的几个人,慢慢地壮大到现在的150多人,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义工们从开始的帮助两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助学七八十多个贫困学生。
义工社一路摸索,一路探讨,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助学经验,团队伙伴以1+1的结对帮扶方式,资助了42名特困学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正在资助的特困学子还有30名高中生,5名小学生及3名初中生,今年还将增加6名特困学生。大多义工都是资助一个孩子三年考上大学后,又继续来资助别的孩子。
义工社成立之初,主要是以助学为主。后来队伍壮大了,加入的成员有公务员、有军人、有经商的老板,经济实力也越来越雄厚。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将公益范围扩大。
形成三定规律
通过这些年来的活动,义工社形成了三定规律,定时、定点、定期。现在这个三定规律也一直被其他的志愿者组织模仿使用。每个月定期去福利院开展活动,给孤寡老人社会弃婴送去温暖和关爱,还与钦州、南宁的志愿者组织开展三地义工联合活动,上麻风岛探望慰问麻风病人,与老人们同吃同玩同乐,以此消除麻风病在世人心中的恐惧和对麻风病康复患者的歧视。这8年来,义工社为福利院的老人和社会弃婴们付出了数十万的费用支出。而这些费用,都是义工们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每个义工的福利院活动时间也都超过了五百个小时。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善好施一直是义工社交工们的宗旨。这些年来,义工社给东兴车祸的女孩募捐,使她得到及时救治;给来论坛发帖求助的患病外地大学生义卖玫瑰募捐;发动网友给白血病女孩发起网络救助募捐……义工社的义工们一系列的善举,让一个个受助的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除了助学帮困外,义工们还长期跟两户脑瘫家庭,一户高位截瘫家庭达成结对帮扶,为高位截瘫的家庭修补漏水的楼顶,安装门窗,定期送米送油送生活日用品。义工们自2012年起,还坚持探望关怀卫国老军人,定期给他们送去油米慰问品生活费和关心问候!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尊重!
8年来,防城港义工社有1人荣获“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称号,2名义工连续两年荣获“防港市十佳爱心人士”称号,防城港义工这个ID也曾被 广西新闻网 红豆社区评为“十大爱心”ID。义工社的事迹多次被评为防港市道德模范先进,并被媒体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