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饮水净化”专项活动推动扎实有力
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糠行街新建成的水塔。 冼敏 摄
“喝了一辈子井水,现在只要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就会流出来,我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滋润了!”自从开展“饮水净化”专项活动以来,随处都可听到村民们真心的点赞。
据统计,截至9月29日,全市累计建成人饮工程388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0.17万人。自来水汩汩流进农家、流进百姓的心田,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人饮工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这哗哗的自来水每天从自家水龙头里流出来,清澈无杂质,让我们喝得安心!”手捧自来水,西乡塘区坛洛镇中北村公交坡村民李运帮乐呵呵地说道。自从开展“饮水净化”工程以来,公交坡的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放心自来水的实惠。
“以前每天要抽6次水,水里还能看见明显的铁锈,我们都不敢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交坡过去也有自来水,但因为管网是陈旧的铁管,漏水又很严重,自来水不仅利用率不高,同时水中还曾检测出大肠杆菌、细菌种数超标。
要让村民们喝上放心水,这是“饮水净化”工程的目标,也是西乡塘区的目标。今年1月,西乡塘区根据公交坡的实际情况,对村里的自来水管网进行规划设计,从水源点开始重新布置管道,“管道从水源点安装到村民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接水点,所有的管道均采用PE塑料管。”西乡塘区农林水利局工程师邓孝鸣介绍说,除了更换管道,城区还为村里换了水泵,并针对之前检查出的水质不合格问题,安装了一台消毒设备,确保村民喝上放心水。
人饮工程事关民生,公交坡得到了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城区财政配套和村民自筹的五级资金支持。在今年9月,村民们彻底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现在的水清澈透亮,管道改造后解决了漏水问题,我们的水费也比以前少了2倍,这是看得见的实惠。”李运帮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邓孝鸣介绍说,目前西乡塘区的18个人饮项目均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在11月初能全部完成,工程完工后,将解决8200人的饮水问题。
居民不再为水而犯愁
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的糠行街,村民午饭过后正在家里用水龙头的自来水洗碗。这样的场景虽然平常,但是在过去,对糠行街的居民来说却是一种奢侈。
繁荣社区过去只有一个水塔,糠行街的居民用水只能从临近的张屋街运送来,不够用的只能自己使用收集来的地表水补充。但是现在不同了,糠行街上打下了一口75米深的水井,还建起了一座25米高的水塔,糠行街用水难成为历史。这座水塔可储存50立方米的生活用水,糠行街居民的水源全部来自于此。
据上林县农林水利局水利建设管理股的负责人范江琳介绍,过去糠行街的用水主要依靠的是地表水,地表水不但需要看天气,而且地表水的卫生质量极差,过去在检测中就曾发现大肠杆菌超标的现象。当地的居民也表示,过去用浅井打出来的水里常年会有绿色或是深褐色的水苔、沉淀物等,用起来十分不放心。现在的这项饮水工程建好后,使用的地下水的水质得到了保证。为进一步确保水质,水井还设置了一个消毒装置,打出来的水都会事先消毒再输送到各家各户。
以前繁荣社区依赖张屋街的水源,而张屋街的水塔仅能储存30立方米的生活用水,同时供给张屋街和糠行街的500多户居民3000多人时,就显得捉襟见肘,导致糠行街的水源非常不稳定。糠行街居民韦星华告诉记者,有时候只有到晚上11时左右才有自来水,大家为了用水,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几个水桶来存放第二天的饮用水。现在,糠行街建好饮水工程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非常方便。
饮水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糠行街的水量问题,而且解决了水压问题。据范江琳介绍,糠行街的饮水工程属于中央预算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3月底开工建设,8月建成投入使用后,惠及附近350户居民,受益居民达到1100人。今年类似的工程在上林县共有61处,总投资达到2700多万元,这些饮水工程投入使用以后,能够大量地惠及上林县居民。
运行管理有机制
记者了解到,开展“饮水净化”专项活动以来,截至9月29日,全市已累计到位资金19841.58万元,占计划的100%,中央资金、自治区资金、市本级补助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已100%到位。全市已开工建设项目557处,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总投资19208.77万元,占计划的96.8%。
截至9月29日,全市累计建成人饮工程388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0.17万人,占计划的61%。各县区(开发区)制定出台县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运行机制、水费征收、维修养护等,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经营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负责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指导和监管。完善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每个乡镇确定供水服务人员,有条件的村落实有供水服务人员,指导农民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加强供水工程管理。
目前部分县区已完成县区、镇两级管理服务机构设置工作,初步制定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县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开展农村供水管理方式摸底调查,完善村屯运行维护机制,建立科学管理机制。(记者 杨盛 冼敏 实习生 覃恒智)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