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水车之乡”小都百屯创富记
去年9月,刚过而立之年的韦云毅然决定结束他在深圳六年的打工生涯,和妻子回到老家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开起了一家特产店,主要向游客销售黑山羊酒、旱藕粉、黑豆、红豆等农特产品。
“淡季的时候营业额每天有一两百元,到了节假日,营业额最多一天能达到1500元。”韦云的妻子说,“除了经营特产店,我们还加入了村里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在合作社里有养殖能人统一指导和管理,现在竹鼠长势特别好,第一批出售后准能卖个好价钱。”
“再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一年下来不比打工的时候挣得少,而且还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房子,又可以照顾老人小孩,真是一举多得。”对于自己的这一变化,韦云深有感触:能有今天的变化,全是示范村建设带来的好处!这个小小的水车之乡的“水车”能转动起来,首先源自各级政府的政策带来的“活水”。
农业嫁接旅游 乡村社区就是景区
村里的仿古水车
依山傍水的村民新居
马山县乔老村小都百屯,这里曾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土地山林是村里的主要经济资源,农业收入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如今,这里已建起一幢幢三层高的小别墅,白墙黛瓦。门前还有小桥流水,花红柳绿,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私家庭院。
从“弱丑穷”的困难村到“强美富”的示范村,小都百走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201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将乔老村小都百确定为综合示范村进行建设。村里的示范区位于马山至上林二级公路旁,属于马山县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小都百的建设与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建设相结合,坚持“社区即景区、乡村即旅游”的发展理念,打造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一站式时尚生活基地。而今呈现出一幅“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的美丽画卷。
在生态农业规划方面,小都百以建设集果蔬种植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百香果基地、竹鼠养殖示范基地和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并做好生态农业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在旅游发展方面,重点打造乔老河“一河两岸”景观带,在河岸设计亲水平台,休闲健康步栈道和环河、环山自行车道、景观亭等,打造小都百特色品牌“水车之乡”。
小都百示范村将休闲农业作为旅游和农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其广袤的田园成为补充环弄拉绝美风光之外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众多游客“醉美”其中,成为乡村休闲农业嫁接旅游的典范。
“走,到乡村去。” 每逢假期,山明水秀,配套设施齐全的小都百成为周边地区游客青睐的地方。在田园美景中采摘水果、钓钓鱼,在农家乐吃土菜,购买农特产品,还能体验农家生活,自然随性,其乐融融,也为农民带去不菲的收益。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
“好环境带来了好生活,也带来了游客、钞票,村民搞卫生、美化环境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形成良性循环。”马山县统筹委常务副主任覃宁松告诉记者,下一步,县里将通过小都百综合示范村的带动作用,让周围的大都百屯、西山庄园绿色农业度假区、灵阳寺、弄拉景区作为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的重点旅游带进行整体规划连片开发,致力打造一个集观光农业、运动养生、生态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区,真正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种养嫁接农家乐 农户实现双丰收
和田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黄文建做梦也不会想到,种地一年也能种出100多万元的收入。
2011年5月,黄文建成立了马山县金果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和11名社员一起承包了300亩地种植龙眼、葡萄、草莓和柑橘,还饲养了土鸡、土鸭。2014年底,合作社抓住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拓宽产业链,投资60多万元发展农家乐,建成农家餐馆300平方米,农家旅馆80多平方米。农家餐馆在马山黑山羊文化旅游节期间基本天天爆满,供不应求。
村里的蔬菜大棚
农家乐休闲山庄
发展至今,合作社已经积累出一套发展生态农业的先进经验,形成“生态种养+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每年通过销售鲜果和餐饮收入,可创造产值700多万元,带动社员户均增收1.3万元左右,为当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年内培训达1000多人次。今年上半年,该基地被选为马山县水果栽培技术培训现场会的会址,县水果办计划2015年投入50万元,帮助合作社扩大规模,新建50亩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
对于黄建文来说,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是规模生产,产能集中,为延长产业链条,建立农产品品牌提供了可能。不少农民也认为,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统一管理,生产成本下降。
竹鼠养殖收益好
五哥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这么一个专门为小都百示范村量身定制的竹鼠特色养殖脱贫计划。该村有多年养殖经验的“竹鼠大王”潘耀军担当合作社的理事长,现在全村的竹鼠都是放在合作社里由他统一代养。合作社还通过技术骨干和养殖能人免费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让更多的群众掌握竹鼠养殖技术,壮大竹鼠特种养殖产业,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加入竹鼠养殖队伍,抱团创业,早日脱贫致富。
“竹鼠以竹子、芒草为主食,管理粗放,抗病力强,饲养成本低,周期短,投资回报快……”潘耀军说起自己饲养的竹鼠,难掩心中的喜悦。
目前,在潘耀军的带动下,全村已有70多户竹鼠养殖户,产品远销各地,且供不应求,创出了一条小竹鼠品牌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公司嫁接农户 分红租金工资样样有
村民开设的土特产小店
“当时决定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还是带着一半‘赌赌看’的成分,现在看来是走对了。”覃建高兴地告诉记者。
覃建,广西乔老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裁,在零售业中遭遇发展瓶颈后,他瞅准了休闲农业可以创业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休闲农业,搭建自己的大棚,种植青瓜、毛结瓜、丝瓜、苦瓜、生姜、辣椒、豆角、菜心、芥菜等十多个品种的蔬菜和百香果、圣女果、木瓜等四季水果。现在他创立的小都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00多亩,钢架大棚60多亩,还为80多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美好的环境吸引了广西乔老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落户,也让农民转换了角色,“我们农民种地也拿工资了!”一位村民开心地说,全村所有的耕地都流转给公司经营,村民每年拿租金,还为公司打工赚钱。
“企业给农民的流转费用,跟农民种地一年的纯利润是一样的。此外,农民还可以到企业来当农业工人,平均下来,一年可以拿到2万多元。”覃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而且在大的采购商眼中,散户经营在食品安全方面无法把握。但是,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农业企业更受青睐。覃建说,公司按照标准化生产的绿色产品,因为受到认可,现在企业的订单非常多。
作为马山乔老河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主要项目之一,为更好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公司还发动当地农户成立马山县古零镇顶瓜瓜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土地流转风险,群众可以最大化赚取利润,而且群众不在家也可统一发声、集体行动,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覃建介绍说,在当前模式下群众增收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部分社员参与劳动领取工资,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播种、栽培、采收、田间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每天每人收入50至120元,每年至少可以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240万元以上。二是部分掌握种植技术的专业合作社社员选择承包一部分面积自己种植,与公司及合作社签订供销合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不仅如此,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利益,小都百所引进的马山中凯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还采用了“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相结合的土地流转方式。农户租赁土地给公司经营,用于建设农家旅馆发展旅游业,在保证群众收益的同时,让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15%,变农民为股东,成为公司的主人,和公司一同享受发展的成果。20年后,中凯公司所建设的农家旅馆整体归集体所有。“土地在老一辈的农户心中就是维持生计的‘宝’,只有让他们看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才会心甘情愿地将‘宝’拿出来。”中凯公司负责人说。
劣势转优势 构建“六园十基地”
环境优美的山村旅馆
马山是一个大石山区,比起土地广袤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带,山区特有的地质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在与大连片、大规模、大集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交流碰撞中,马山显现了它的“先天不足”。
但马山乔老河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没有被“山”字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是依托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的构建和小都百综合示范村建设的有利契机集中力量创建示范区核心区3100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区10000亩。核心区包括分布在乔老河两岸、以乔老河为主轴的十个休闲农业基地,自西向东依次延伸,形成“六园十基地”的格局。
现在产业助推已经成为小都百建设综合示范村的重要手段。小都百作为乔老河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这条农业带上的重要一环,因势利导,承载了小都百无公害蔬菜基地、新村特色农业基地和小都百乡村休闲基地等三个项目的建设。小都百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吸引游客,带活了瓜果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的发展,反过来示范区项目的落户又促进了小都百群众致富增收,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从“石窝窝”到“金窝窝”,示范村和示范区的成功非一蹴而就,亦非一日之功,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谈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愿景,马山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海英说,下一步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一批高技术人才到示范区内服务,还要通过强化示范区的品牌创建,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经验之后进行推广,继续推进拓展区和辐射区的建设,培育新的示范点(记者 莫棋惠/文 周家志/图)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