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户的“翻身仗”
2月7日,在一块已经平整出地基的林地里,范恒介说:“我正在修建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养蚕大棚,3月养蚕季到来,这里将作为我的第二个养蚕厂房投入使用。”面对扶贫脱贫的好政策,范恒介没有靠等,而是认真思考“我该做什么才能实现脱贫”,凭着自强自立,范恒介打赢了属于他的“翻身仗”。
一个贫困户的突围路径
在一个长期贫困的小山村里,要找到一条脱贫的路子,绝非易事。
因学致贫的范恒介一直想方设法改变生活:他曾在村里种过香蕉,也曾到广东打过工,但收入微薄,只能勉强糊口,贫困的帽子无法摘掉。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努力了却没能脱贫。我分析,也许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范恒介说。
范恒介决心学技能。2013年,他去平果县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学成归来后与妻子试种了2亩桑园,养了7张蚕。第一次试养,夫妇两人十分认真,也格外细心,生怕有丝毫闪失,还不断向当地农业局技术人员请教。这份努力没有白费,经过精心饲养,那年产茧280公斤,收入1万多元。
初尝甜头的范恒介胆子大了,开始放开手脚干,逐年扩大种桑养蚕规模。2015年,蚕茧价格下跌,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坚持走种桑养蚕之路。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利用自家的26亩土地和承包村民的10亩低产丢荒地扩大种桑规模,建造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大棚,采用“规模种植+简易大棚+枝条育”的省力化养蚕模式,步入了新的种桑养蚕脱贫致富道路。
2017年,范恒介迎来了丰收年,实现养蚕年产值129600元,年纯收入9344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古潭乡养蚕脱贫致富的典型,也成为隆安县十里八乡争相效仿的种桑养蚕致富带头人。
“带动村民都富了才是真的富”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带动村民都富了才是真的富。”这是范恒介的信念。他主动邀请贫困户到他的桑园、蚕房参观,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还主动与养蚕农户联系并给予指导。
古潭社区的一个贫困户看到老范养蚕既能发家致富,又可以在家照顾孩子,也想加入种桑养蚕的行列,于是他就到范恒介家帮忙养蚕,边帮忙边学习。2015年该贫困户种了4.5亩桑树,2016年实现收入达3万元。
除了近邻,远在屏山乡、都结乡的许多新养蚕户都到老范那里参观学习。在范恒介的示范带动下,育英村十几户种桑养蚕,每户都种了10亩以上的桑园,人均养蚕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
现在虽然还未正式进入养蚕季节,但范恒介很忙,张罗着采购各种材料,为新建300平方米养蚕大棚和扩种30亩桑园做准备。“我要在新建的养蚕棚里增设自动化轨道,给大棚配套更多省力设施,不仅可腾出更多空间养蚕,还能提高喂养效率,生产出更优质的蚕茧,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范恒介说。
曾经贫困的他,为了脱贫而坚持;如今成为致富带头人的他,为了带领村民致富而不断前进……范恒介满怀斗志发展壮大种桑养蚕业,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