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场比赛看“粤剧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
本报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吴琼
12月29日,梧州市中小学及教师粤剧粤曲表演大赛在市人民艺术剧院热闹开赛。参赛选手彩妆登场,甜、圆、醇、厚的曲调从嘴里缓缓唱出。经典的粤剧曲调或委婉流畅,或蕴藉隽永,引得台下观众轻轻跟随哼唱。
为推广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艺术,今年4月我市启动实施“粤剧进校园”活动。为检验活动成效,市教育、文化等部门联合举办“粤韵飘香”中小学、教师粤剧粤曲表演大赛,同时通过比赛提高学校对“粤剧进校园”的重视,更广泛、深入、持续地推动活动开展。
比赛当天,市民梁女士一早来到赛场。梁女士的女儿现在长洲区龙新小学读五年级,看着女儿在台上形神兼备地演唱一曲《红豆相思》,她很是高兴。“在不影响学习情况下,学校教授粤剧粤曲知识能增长学生知识,我作为家长当然支持。”梁女士说。像梁女士一样,到场观赛的不少家长认为,粤剧粤曲作为地方传统戏剧,值得年轻一辈去了解、学习、传承。在课余时间,不少家长会为孩子购买相关书籍、陪同练习,用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学习粤剧粤曲。
采访中,有家长认为,戏剧文化的传承学习,离不开长期有效的教学支持。记者向部分参赛学校的老师了解到,“粤剧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并未对粤剧粤曲教学有量化的课时要求,且没有完整的教材供学校教学参考。不少学校因忙于文化课程教学,缺乏精通粤剧粤曲知识的师资队伍,相关教学往往只能利用音乐课时间播放一些经典粤剧粤曲片段、穿插讲解相关知识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此外,不少学校的音乐老师非梧州本地人,不会说粤语方言,不具备粤剧演唱的语言条件,也欠缺粤剧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为应对比赛,部分学校还“临时抱佛脚”,通过强化赛前练习来应赛。
针对上述情况,部分家长、教师表示,粤剧、粤曲知识繁杂且精深,“粤剧进校园”活动作为地方戏剧文化传承平台,要真正发挥文化传承作用,还需要社会各方大力支持。他们建议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让学校教师掌握一定的粤曲、粤剧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育部门可考虑与文化部门和专业团队协作,组织配备专业教材,指导相关学校根据教育特色完善教学课时安排,确保教学活动长期有效开展,并定期组织专业粤剧团队进校展演,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粤曲、粤剧的热情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