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3天迎254万人祭祀 文明祭拜成风尚火情仍严峻

07.04.2015  10:30

  鲜花寄哀思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吴福大)昨日,是清明假期最后一天。广西各地殡葬服务单位内祭扫人数有所回落,清明3天集中祭祀高峰安全顺畅度过。自治区民政厅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发布信息称,据统计,今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区各观察点共接待祭扫人数2541313人次,疏导机动车345150辆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平安清明目标。

  在南宁市,记者3天纵观,南宁市区四大主要殡葬服务单位刮起了更加猛烈的祭祀“生态低碳风”,选择错峰祭祀的人多了,携带高档祭祀品的人少了,人人一束鲜花祭先人,积极配合殡葬服务单位的指挥引导,南宁市民政、交通、公安、卫生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加上市民的自觉意识提高,通力配合下,保障了清明节祭祀高峰的安全度过,整个清明祭祀秩序井然有序。

  在南宁市殡仪馆这个鞭炮禁燃区,3天未闻一声鞭炮声,市民自觉节约使用馆区提供的便民设施,包括免费鲜花、环保袋、热水等。在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墓园工作人员感慨最大的变化就是,市民对于整洁环保的意识大为增加,很多人自觉清扫祭祀垃圾,把祭祀品拿到指定地点扔放,燃放鞭炮的人员大为减少,很多人采取家庭追思会的形式祭祀先人。

  清明节期间,广西碰上高温干燥天气,防火形势严峻。梧州山火、钦州三娘湾景区山火、岑溪山火……正值高温干燥时节,很多回老家扫墓的人把碰到山火的画面发到朋友圈和QQ群。聊到的均是扫墓时见到火烧山的话题,大家怀疑引起山火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扫墓时,焚烧纸钱或者燃放鞭炮,扫墓人员离开后,没有及时熄灭火种所致。

  据悉,清明期间,广西各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发出了防火提示信息,要求进入林区祭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网友反馈的清明祭祀防火现象来看,绷紧清明防火“安全弦”“安全第一”时刻都不能放松。

  对于节后的祭扫服务保障工作,自治区民政厅要求各观察点要避免麻痹松懈思想,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群众祭扫安全有序。相比于广西各地民间祭祀引发的“凶猛山火”,墓园内实现了平安清明。据悉,清明假日期间,广西民政系统每天约有5千名工作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全区各公墓、殡仪馆等未因祭扫活动引起交通、治安、火险等突发事件发生。

  文明祭祀孝顺之风逐渐回归

  祭扫方式“去旧扬新”还须时日

   燃放鞭炮祭祀烟尘滚滚

  清明节3天小长假过去,对于清明节期间的祭祀活动,在交通、墓园环境及祭祀的文明与不文明之风方面,你是“点赞”还是“吐槽”?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市民祭祀的文明和孝顺之风逐渐回归。但是,在祭祀方式上,接受文明祭扫方式,但又丢不开传统祭扫方式,这种纠结情绪,成为许多市民面对“生态祭祀”的真实写照。我们所要“点赞”的,需要大家共同坚持;所要“吐槽”的,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需要大家努力做出改变,以营造一个更加“风清气正”的清明节。

  人车拥挤依然寸步难行

  相比于“水泄不通”的客运站、“堵得头疼”的高速路、“全部满员”的公交车,清明节小长假3天来,南宁市各大墓园内,扫墓人群和车辆,人挤人、车挤车,顶着高达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不少市民感叹:祭祀先人,大家都是蛮拼的。

  连日来,南宁市殡仪馆内,涌入最多的不是私家车,而是电动车。据馆区工作人员估算,4月5日当天进入的电动车就有上万辆,穿行的电动车让正在进行提升改造的馆区显得更加拥挤不堪。

  清明节小长假首日,南宁市四个主要殡葬服务单位就涌入31万人,4月5日“正清明”当天更是人员呈现井喷,突破50万人。连续几年,殡葬服务单位尽管年年实行交通管制,人员分流,呼吁错峰祭祀,但是从效果上看依然不是很明显,大多数市民仍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出行习惯开展祭祀活动。

  市民吕女士的话语可能代表着许多市民的心声。她说,清明小长假,儿女亲友第一天陆续从各地赶回,一般均是正清明当天前往墓园拜山,一家人有老有小,还携带一堆的祭祀品,坐公交车和打车确实不便,另外家里还有上午扫墓的习俗,错峰、避让均很难。

  看来,要解决清明节“堪比春运”的车流和墓园“人挤人、车挤车”的情形,仍需各方努力改变。

  低碳无烟祭仍然不吃香

  清明节日祭祀3天,殡仪馆和各大墓园烟雾弥漫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尽管市殡仪馆为前来祭祀的市民提供了免费的鲜花、环保袋等物品,但是,集中祭祀、焚烧香烛、燃烧纸钱,部分墓区还大量燃放鞭炮的习俗,让拥挤的墓园和殡仪馆空气异常的差。

  近年来,在民政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呼吁下,“一束鲜花祭先人”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倡导的低碳无烟祭祀仍然任重道远,市民对于传统的扫墓三部曲“上香、焚纸钱、燃放鞭炮”观念根深蒂固。

  在南宁市殡仪馆,记者发现,很多市民祭祀时,点香烛均是大把大把地点燃,烟雾缭绕,让祭祀者简直睁不开眼睛,烟雾弥漫下,让附近的楼房家家紧闭门窗。南宁市殡葬管理处主任李先生称,明年南宁市殡仪馆将开辟一个“无烟祭祀区,禁止燃烧香烛”,倡导无烟祭祀。

  “但是,上香、焚纸钱、燃放鞭炮是几千年的传统了,要一下子改变市民的传统祭祀方式,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相关负责人说。

   清明祭祀传承良好家风

  不仅祭祀方式在影响着人们,祭祀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常回家看看”成为更多人的心声和感慨,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不再重现。

  “……可现在我会莫名地哭泣 ,当我想你的时候,生命就像是一场告别,从起点对一切说再见……”“……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昨日,青龙岗长安墓园,在祭祀过世的父亲时,市民雷先生用手机播放了《当我想你的时候》《父亲》这两首歌,放着放着,眼泪情不自禁滑落。

  雷先生说,父亲和母亲在南宁居住,而自己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在外地,平时回来得少,父亲逝世后,思念起父亲在世时的关怀和辛劳,愧疚感涌上心头。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祭祀时,也引发起众多的感悟,特别是对先辈的思念感慨,就是要珍惜亲人、多陪伴亲人。而清明时节,给大家提供了对先辈无尽思念的机会,感念他们在世的恩典、养育的不易。

   传统殡葬观念逐渐变化

  殡葬改革,国家实施了很多年,也迈出了很大的步子。而广西,经过近年的大力倡导,群众对新丧葬方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张光廷介绍,广西每年约有25万具遗体实行土葬,传统墓葬用地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已成为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和重视的问题,更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南宁、柳州、桂林三地被自治区定为花葬常设举办地。2015年4月1日,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就有246具逝者骨灰被集中安葬。而2014年,长安墓园第一次举行集中花坛葬活动,也有318位逝者骨灰坛安葬于此。

  广西每年在重阳节前后,在北海举行集中“海葬”活动,也受到逝者亲属的欢迎,南宁报名参加活动的逝者亲属也比较多,证明南宁市民的丧葬观念也逐渐变化。正如逝者亲属周先生所言:“从自然来,回归自然去,要为后人留下一方净土。” (记者 吴福大/文 赖有光/图)

编辑:覃凤妮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
南宁230多名市政工人出动排涝 紧急处置各路段积水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黎兆齐)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