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精华展在邕开展 百件唐三彩陶器再现盛唐繁华

24.12.2016  13:02

  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品吸人眼球

  绚丽多彩、瑰美奇丽的唐三彩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雕塑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昨日,“泥火幻彩——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在南宁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集中展示了100余件(组)三彩精品,其中不乏国宝级精品和国内外孤品,展览时间为2016年12月23日—2017年3月23日。

  长安(今西安)是距今1300多年前大唐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东方文明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唐开放的世风,繁荣的经济、文化,日益成熟的陶瓷制作技艺,为唐三彩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受厚葬之风的影响,作为风行一时的随葬品,唐三彩俑器的制作兴旺而发达,陕西也是唐三彩最多的省份之一。

  本次特展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与南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该展览曾在今年3月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展出时引起学术界的轰动,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2016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的12个入选展览之一。

  展览通过“泥与彩的邂逅”“泥与火的碰撞”“光与色的跳动”“线与面的延伸”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的100余件(组)唐都长安附近出土及海外回流的三彩精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姜涛介绍说,经过数月的筹划,该展览计划在全国进行巡展,南宁是巡展首站,南宁市民将第一时间欣赏到精美的唐三彩艺术品。这些展品之中不乏国宝级精品和国内外孤品,很多展品均为首次在国内展出,人们大多只闻其名,而未睹其真容。

  此外,为了更好地展现唐三彩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文化发展脉络,南宁博物馆还设置了唐代服饰试穿体验、彩绘“唐三彩马”、DIY唐三彩帆布包、知识小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便市民更好地了解唐三彩制作工艺及发展历程,感受大唐文化的辉煌灿烂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跨越千年时光  解读三彩文化

  大唐是一个充满活力、激情与想象力的时代,三彩艺术体现出的激扬慷慨、瑰丽多姿、恢宏雄俊的气韵与格调,反映了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巧夺天工的陶瓷制作技艺,可谓“盛唐气象”的生动再现。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兆楠特别针对其中三件精品进行了讲解。

  

   三彩釉陶女立俑

  来源: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唐三彩人物俑是对唐代社会最真实生动的记录,主要包括男士俑、女士俑以及胡人俑。其中女士俑是唐三彩人物俑中最精彩,最具想象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女俑展现了唐朝女性所特有的开放风气,堪称盛世大唐的缩影。

  这件女俑从造型到雕刻细腻程度,以及承载的盛世信息,都是一件很难得的艺术品。该女俑的发髻比较特别,在唐代有个专门的名称叫“乌蛮髻”。  女俑所穿的衣饰相对合体,继承了隋、北朝“曹衣出水”(为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的雕塑风格。

  如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件衣服是分层次的,里面还穿了一件半臂的短袖。短袖穿里面显然不合时宜,可见这在当时是一种时尚,已经超越了服饰的实用性。此外,女俑面庞圆润,体态雍容华贵,实际上这种身形是有所夸张的,因为据很多唐书记载,唐朝不少皇帝并不喜欢太胖的女子。现在很多人说唐朝以胖为美,其实不能一概而论,仅仅是一个象征。

  

   三彩釉陶镇墓兽

  来源:海外回流

  镇墓俑是我国古代雕塑中的一个独特品类。古人相信将镇墓俑置于墓中,具有震慑鬼魅、驱除邪魔、守护亡魂安宁的作用。这对镇墓兽一个是兽面,一个是由兽变形的人面,是不可多得的海外回流珍品。

  先来看这件兽面,它头上的毛发叫鬣毛,是形容神兽的专用词语。在中国有个成语叫魑魅魍魉,就是指古代中的鬼怪,而神兽的职责便是在另外一个世界守护亡灵不被侵扰。再来看这件人面,它的前胸可依稀看到两道浅浅的黄色,这不是彩,而是金。在陶俑上贴金这种工艺在唐代是十分少见的,可见此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高贵,该镇墓俑应该属于皇室陪葬品。

  

   三彩釉陶载物骆驼

  来源: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唐三彩动物俑的造型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几乎涵盖了日常所见不同种类的动物。动物塑像中又以马和骆驼数量最多,形象个性特征突出,极富艺术感染力,一方面反映了唐人喜好,另一方面是对唐代经济繁荣和对外交流频繁的印证。

  这件骆驼背上的货品比较丰富,我们可以看到丝绸布匹,说明骆驼正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因为若是从西域回到长安,则会携带金银器、香料等物品。举个形象的例子,丝绸布匹就相当于现在的苹果手机,能够大量生产,创造外汇,可见唐人的经济头脑。

  特别要说的是,这些货品中有一个类似兽面的物品,至今专家们仍在研究其有何用途和意义。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突厥人没有宗庙,便制作一个兽面的物品,走到哪里拜到哪里,若是以这个角度来研究,就上升到了宗教信仰的更高层面。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