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三项举措”精准扶贫拔穷根
群众种什么,政府就扶什么,以前要我种,变成我要种;群众想掌握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以前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群众要搞旅游服务创收,就扶助“农家乐”乡村游富裕农家,带动1300多名劳动者就业……
上林县从国家扶贫重点县实际出发,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将以前的扶持项目比较单一化变成现在的比较多元化,以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改革精神,创新扶贫方式方法,扶持创业,奏响一曲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新篇章。
精准产业扶贫助创业
上林县西燕镇弄良庄农民韦伟忠在地里察看番石榴长势。弄良庄是该县特困村,韦伟忠是这个特困村的特困户,家里有4亩地,以往妻子在家种地,他外出打工,供两个孩子读书。今年他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家种果。
韦伟忠种番石榴是受了本庄农民覃家凤的影响。覃家凤刚嫁过来不久就到海南省打工,她说当年家里穷得连买油的钱都没有,2001年她把刚一岁的孩子交给老人,夫妇俩到海南帮工种植番石榴。手艺熟练后,她去年回家带着村民一起种植,目前已有10户村民种下20多亩番石榴。
她算了一笔账:番石榴适合旱地种植,1亩地平均种100棵,2到3年有收成,每棵树至少可以挂50公斤果,市场价每公斤不低于2元,每亩地至少有9500元的纯收入,比种玉米甘蔗收入翻好几番。
弄良庄的蓝玉韦夫妇在云南打工多年,去年回村养起山羊,当年养的400多只羊卖了收入50多万元,一头羊纯利润可达1400元。
弄良庄的贫困现状与乡亲们的强烈致富愿望,牵扯着县领导的心。6月11日,县委书记韦志鹏率队到该庄调研,鼓励乡亲们发挥能人带动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共同致富。扶贫办决定扶持村民成立黑山羊合作社,出资给全村27户每家修建羊舍,第一批农户每家发放5头母羊,预计一年后给每户带来2万多元收益。同时,给种植番石榴等农户以每亩600元的购苗扶持等。
“以往扶贫项目种什么、养什么,都由上面说了算。现在贫困户有了自主权,对项目上心,让政府省心。”不少脱了贫的群众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去年一年,全县有2万多人脱贫,全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该县已完成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核桃种植18534亩,覆盖83个行政村6397户。百香果种植2000多亩,覆盖3个贫困村315户。种植牛大力、金银花、铁皮石斛等中草药2.3万亩。建成桑菇食用菌“十百千”产业示范基地11个,带动1000多个农户发展桑菇配套种植218万棒等。
精准技能培训助创业
失业职工如何顺利实现再就业?他们最渴望掌握哪种就业技能?从2011年至今,县人社部门每年都对失业职工进行电话及问卷调查,为他们“量身选定”培训项目。“点菜”式培训大受近1000名失业职工欢迎。凭借从培训班学到的中式烹调技艺,失业职工石大哥在县城客运站附近开了一家扣肉快餐店,生意红火,跟着他干的3名工人也是失业职工,每个月都有2000元以上收入。
7月7日,失业职工覃郑炜在本年度失业人员第一期技能培训开班仪式上,与来自本县不同单位的80名失业学员开始接受为期33天的家政服务等免费培训。培训活动由县社保局组织,特别开设了家政服务专业。家政服务专业培训包含卫生保洁、家庭烹饪、照顾老人、护理婴幼儿等内容,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吸引了本年度失业职工参加培训。
今年以来,上林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26期1185人次,同比增长了30%以上,培训类别囊括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汽车驾驶员等。县扶贫、县农林水利等部门举办养鸡、沃柑种植培训班,培训了近3000名劳动力。
精准扶持“农家乐”助创业
从年初至今,大丰镇内里庄的蒙少香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甜。她将自家的小洋房改造成为“农家乐”,从1月7日试业至今,几乎每天都有县内外客人光顾。“试业那天就接待了200多人,纯收入2000多元。”回忆试业时的火爆场景,蒙少香仍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蒙少香的“农家乐”几乎不用请帮工,客人多的时候,一个电话就可以把隔壁邻舍几个兄弟姐妹叫来,你杀土鸡我捞鱼,一会儿工夫,就能让客人吃上热腾腾的土味饭菜。
在县城专做生态石锅鱼生意的谢和平,年初也到内里庄开了一家生态石锅鱼“农家乐”,节假日同样顾客盈门。他的新店雇用了10多名员工,员工在店里吃饭免费,月收入大都不低于2000元。
当前,该县已经建起46家“农家乐”,其中4星级1家、3星级7家,“农家乐”创业带动从业人员1300多人。今年1至6月,来自广东、南宁及县内外的游客达31.88万人次,旅游收入2865多万元,不少“农家乐”的回头客都变成了“上林通”。
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得益于该县全力扶持创建区特色旅游名县,将乡村“农家乐”提到壮大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的高度来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