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出实招破解生态乡村难题

16.12.2015  13:48

取缔网箱养鱼清洁水源,垃圾清运处理网络全覆盖,村收集镇清运处理垃圾清运模式……上林县在破解生态乡村难题上,因地制宜推出各种有力举措,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生态乡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引导村民产业转型

去年以来,白圩镇大力清理水源,取缔网箱养鱼,积极引导农户实施产业转型,养牛、种中草药、种水果,通过实施扶贫项目使农民逐渐脱贫。

白圩镇赵坐村白马庄的村民覃光廷去年就从养鱼业转型养牛业,并成立了赵坐村白马庄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转型带领村民致富。他告诉记者,9年前投资了近10万元在清水河边建起了20个网箱,每年网箱养鱼的收入在5万元至6万元。去年为了保护清水河生态环境,上林县开展依法取缔清理网箱养鱼,他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工作,主动把所有网箱都拆除掉。

今年初,覃光廷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在距离白马庄一公里处建起了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养殖场,引进12头黄牛进行养殖,如今存栏37头。养牛是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行当,还能带动农户致富。当上了“牛司令”后,他不仅带动当地传统养牛模式转变,也让农户享受到了红利。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已有5户贫困户入社。除养在养殖基地的37头牛外,农户家中还散养20多头。

覃光廷实现产业转型成功只是该镇的一个缩影。去年该镇共清理网箱养鱼1307箱,涉及覃排社区、爱长村、登山村、高长村、赵坐村、大浪村和覃黄村223户养殖户。该镇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转型。目前,全镇7村新种植牛大力、穿心莲等中草药350亩,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00亩,发展肉牛、肉猪、黑山羊和家禽等养殖业100多家。

垃圾清运网络全覆盖

西燕镇在生态乡村建设中,率先在全县实现了“村屯保洁员”“垃圾清运处理网络”两个全面覆盖。目前,以“户集、村收、中转站、县处理”为运作的垃圾清运模式,使全镇垃圾得到了高效处理。

资金投入是乡村垃圾处理工程得以建立和运行的保障。该镇注重为村屯垃圾清运“埋单”,积极整合资金,加大对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投入力度。去年,该镇以村屯保洁员资金扶持为抓手,对尚未享受到县财政补贴的47个村屯保洁员给予资金上的额外扶持,实现了全镇各个自然屯配备保洁员的全面覆盖。每年还拨付1.5万元用作环卫站运行经费,年终按照考核结果再额外拨付一定的经费奖励保洁员。

今年,上林县还投入3万元建设新的垃圾临时停放点,为不可压缩的垃圾另立“门户”,大大地提高了垃圾中转站的运作效率。并对环卫设施实行了“四统一”管理机制,即垃圾桶、清运设施和无害化焚烧炉由镇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配发、垃圾房按统一要求进行建设。

据了解,该镇现在每户都配备有一个垃圾桶,每个屯都建设有1至2个标准垃圾池,每个片区还配置有相应的垃圾清运车,并实行分区分片分村分屯管理责任制。建立了乡、村、屯三级责任体系,确立了保洁人员管理、垃圾处理流程、垃圾处理监督、经费保障等办法,让垃圾清运得到及时处理、规范运行。

垃圾“零焚烧零污染

李师傅,这里是红鸾庄,我们庄垃圾箱的垃圾满了,请过来运走。”明亮镇环卫垃圾车的值班司机每天都接到来自各个村庄的垃圾“报满电话”,然后便及时赶到现场清运垃圾。原来,这是明亮镇因地制宜地实行村收集镇清运处理制度。

为了避免焚烧垃圾污染环境,从开展清洁乡村活动起,明亮镇就禁止焚烧垃圾,并废除了垃圾池。现在每个自然庄里,都配备有一至两个移动垃圾箱,每家每户都配备一个垃圾桶。要求各家各户的垃圾一律倒入垃圾桶,再由保洁员每天将农户垃圾收集清运并倒入移动垃圾箱。待移动垃圾箱装满后,保洁员、经联社主任、村干部或者群众就会及时拨打环卫垃圾车司机的电话“报满”,让师傅及时将移动垃圾箱清运往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最后再用垃圾压缩车运到上林县垃圾集中填埋场填埋。

据了解,这一制度实现了垃圾“零焚烧零污染”,净化了居民环境。目前,该镇共配备了120多个移动垃圾箱。 “以前村里一有人焚烧垃圾,全庄各家各户都闻到烧垃圾的刺鼻臭味。”今年新增加了移动垃圾箱的塘龙村塘兑庄的村民李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空气清新多了,因为现在用移动垃圾箱收集垃圾,司机可以及时清运,村里没有人焚烧垃圾,没有烟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