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桌上的桂林名菜:滚泥萝卜 滚泥豆腐
制作滚泥萝卜(豆腐)的食材相当简单。
白萝卜(豆腐)还可在豆浆里烹煮。
煮好的萝卜(豆腐)蘸上美味的调味汁,看着都让人胃口大开。
翻看日历算一算,离2月18日除夕夜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我们已经给大家推荐了不少年夜饭桌上的桂林名菜,鸡、鸭、鱼、肉几样大菜样样不缺。不过,年夜饭的餐桌上光有荤菜也不行,清新的素菜可以让一顿饭营养搭配更均衡,是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也会让不少桂林人唤醒儿时的回忆。
■名菜故事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素菜,或许是菜市场里最朴实无华的“二位”——— 萝卜和豆腐。
萝卜、豆腐也可以成为桂林名菜?一些市民肯定觉得好笑。一开始,记者也和大家一样不太相信,便宜又貌不惊人的萝卜、豆腐能和“名菜”有关。不过在听了美食专家的介绍之后,记者对萝卜、豆腐有了新的认识。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桂林有两道传统名菜叫做滚泥萝卜、滚泥豆腐。”研究桂林地方美食文化多年的专家谭德祥告诉记者,滚泥萝卜和滚泥豆腐是桂东北一带民间流行的传统大众菜,在全州、灌阳、恭城等地老百姓中尤其流行。其特点是食材优质,味道鲜甜,清爽不腻,属纯天然绿色素食佳肴。
从菜名上看,萝卜、豆腐容易理解,“滚泥”两个字却让人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
菜里面还要“滚泥”,这是什么意思呢?谭德祥解释,“滚泥”可不是滚泥巴的意思,“滚”是用食材蘸酱的动作,“泥”是指剁得细细、烂烂的辣椒酱,“滚泥”就是指烹制好的萝卜块或者豆腐块,在吃之前,都要放进辣椒碟、碗里面裹一裹、滚一滚,故称为滚泥萝卜和滚泥豆腐。
谭德祥说,滚泥萝卜、滚泥豆腐在桂林菜里有蛮多板路可讲。
这个菜在全州被称为“十八怪”中的第四怪,即“豆腐萝卜‘滚泥’吃”。而且在全州、灌阳一带吃“滚泥”,辣椒碟也很特别,除了手剁的豆豉辣椒酱外,还要加入适量的生姜末、葱、蒜和芫荽。这些材料投进热油锅内炸炒一下,整个室内顿时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辣椒呛味和葱蒜香气,还没吃萝卜和豆腐,就会被这厚重的风味所吸引,“口水都会流出三尺长”。
滚泥萝卜、滚泥豆腐的历史,具体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有些人讲,桂东北地区相传在唐代以前就普遍食用了,其历史至少有1500年以上。总之,在桂林的兴安、全州、灌阳和恭城、平乐、阳朔等地,民间一直都有用炖的方法来做菜的习惯,如炖肘子、雪萝卜炖牛菜、雪萝卜炖排骨等。清水炖的萝卜或豆腐,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常菜,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食过。
不少桂林人在小时候都有这样的记忆:肚子饿得咕咕叫,只好用锅熬萝卜来吃,萝卜煮熟后,热腾腾地蘸裹辣椒,滚热烫心,呑得急的话恐怕要烫得嘴皮子上起泡,这种感觉,就是美食的感觉,过瘾的感觉!
■烹饪方法
如今生活好了,大鱼大肉不再稀奇,传统的滚泥罗卜和滚泥豆腐这类菜,因为返朴归真的纯粹面貌,悄然成为大家青睐的美食。
慈素坊的廖晰琳师傅是地地道道的桂林人,从前他家住城北,一到了冬天,风呼呼吹得人要冷掉一层皮。“记得以前过年,家里总是要端出来一锅炖得滚烫的萝卜、豆腐,蘸着红红的辣椒酱吃。我记忆里的过年和这个味道分不开!”廖师傅告诉记者,吃滚泥萝卜、滚泥豆腐,是那个困苦岁月里的幸福回忆。
追忆着岁月的味道,廖师傅津津乐道地说起了制作滚泥萝卜、滚泥豆腐时的小窍门。
首先,看起来制作很容易的这道菜,在选材上就有门道。滚泥萝卜的萝卜,原则上以兴安、全州、灌阳的萝卜为好。这些地方冬季天气寒冷,这个季节萝卜打了霜之后特别清甜,煮起来自然很好吃。特别是灌阳产的雪萝卜,品质最好。这种雪萝卜又名红萝卜,是灌阳县传统优良的秋冬季蔬菜品种,形状不同于一般长形的白萝卜,它圆鼓鼓的,表皮细薄,切开来肉质雪白细致,即便是生吃也脆嫩爽口,沁甜水足。
滚泥豆腐的豆腐,最好选老豆腐。市场上有些豆腐水分大,拿在手上特别的软,稍为触动一下,就会烂碎如泥,不成块状,不容易久炖。大家要选老豆腐来做这道菜,炖久了豆腐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样炖出来的豆腐能够很好地吸收辣椒酱,吃起来口感很有层次,风味更佳。
选择了好的萝卜和豆腐,这道菜就成功了一半。
在烹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萝卜最好是用滚刀法切成大块料,豆腐也切成大块的方形,总之是追求一种原始、质朴的风味。如果可以找到井水或者山泉水来煮则更佳,先是大火烧开,后改中小火慢慢烧煮,熬上一两个小时,那就更地道了。
“滚泥萝卜、滚泥豆腐这个菜,做好了之后端上桌子,大家一定要热气腾腾地吃。大块滚烫的萝卜、豆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让食材变得绵软而不失甜味,加上辣辣的蘸酱,一口吃下去从嘴里热到心里、从嘴里辣到心里,这就是这道菜的经典所在。”廖师傅说。
此外,喜欢吃其他素食品种的市民,也可以用相同的吃法,做滚泥马蹄、滚泥茭白、滚泥怀山、滚泥芋头、滚泥南瓜、滚泥脚板薯等。味碟中的佐料除了辣椒酱外,还可加紫苏、文香、芹菜、艾叶、鱼腥草之类的“异香”佐料进去,按照自己的喜好调整风味。
记者秦宇华/文 李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