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25.05.2016  19:53

  南宁市作为壮乡首府,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也保留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民族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历史的形成,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南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更好保护和发展南宁市的少数民族文化,市财政2015-2016年4月共投入14.23亿元用于文化事业建设,重点支持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民族文化精品,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一是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相关经费纳入相关单位的年度部门预算中予以保障。 如2015年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地方戏剧演出扶持专项经费15万元,用于扶持如“邕州神韵”新会书院周周演和地方戏曲全国巡演等活动,重点扶持粤剧、邕剧具有南宁市民俗特色,群众基础较好的剧种;近两年还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年度部门预算中共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约90万元用于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设、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以及对已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进行补助。2016年在市民族艺术研究院部门预算中安排地方戏曲普查工作经费60万元,用于全面掌握该市各民族戏曲剧种的数量、形成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分布和流传地区、演出团体、人才状况、演出剧目、生存现状等。并根据市委、市政府审定的《南宁民歌湖2016“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统筹安排64万元用于南宁市 “壮族三月三”活动经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三月三”壮乡节庆氛围,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是积极筹措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 作为民心工程,2016年市财政根据自治区、南宁市的统一部署,落实本级文化惠民项目资金594.6万元,安排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公益放映”、“ 送戏下乡”、“ 扶持村屯社区文艺队”、“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项目,通过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开展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解决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看电视难问题,惠及百万少数民族群众;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项目,鼓励各县、区、开发区根据本辖区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和语言情况,征订适宜的少数民族语言影片进行放映;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以完善少数民族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扶持百支村屯社区文艺队,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了平台和载体;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南宁市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培育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发展。 2016年已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对南宁市公共文化服务和体系的相关建设经费1213万元,专项用于美术馆和文化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上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240万元,专项扶持粤剧、邕剧在南宁市的发展,保护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剧种,统筹安排250万元用于美丽南宁大舞台艺术精品月月演活动,支持像大型方言话剧《水街》、《碧海丝路》等精品演出,引导培育少数民族文化消费市场。  

报送单位:南宁市财政局   编辑:耿学昌

唱响“广西财政之歌” 弘扬“广西财政精神”
  ——全区财政系统“迎大庆 颂党恩”歌咏比赛圆满财政厅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广西著名作家彭匈应邀出席我厅财政青年沙龙并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