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批复了2015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列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成为2015年广西唯一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将获得国家财政循环化改造扶持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食品、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在循环化改造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开发区入园企业达270多家,是广西世界500强企业和台资企业最多的开发区。“十二五”以来,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0%,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和特色农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达到了65%,具备了构建工农复合循环型产业体系的基础。此次列入循环化改造的项目有39个,总投资29.23亿元,其中有18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另外21个项目由业主自主实施。
下一步,开发区计划通过采用“产业升级+区域联动+功能拓展”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构建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建设完善食品、饮料加工和工农复合型循环产业链两大主导产业链,推进集中供热、循环水利用等循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南宁市近郊,这里曾经居住着来自东盟国家的1.2万归侨侨眷,是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人文交流的前沿地带和重要门户。根据发展战略和定位,开发区发展定位为南宁市工业生态卫星新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区和全国华侨农场改革发展示范区。
广西-东盟经开区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具有良好的基础。
一是产业布局优势突出。东盟经开区拥有49平方公里的综合产业园区和88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利于构建工农复合型循环链。
二是政策优势突出。东盟经开区享有“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税收、用地、信贷、投资保障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政策优势。
三是示范效应突出。东盟经开区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的广西武鸣华侨农场,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是国务院侨办的重点联系单位。东盟经开区循环化改造的经验和模式可以为东盟国家、华侨农林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提供示范,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此外,东盟经开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产业有基础,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链条初步形成。目前开发区入园企业已达270多家,是广西世界500强企业和台资企业最多的开发区,“十二五”以来,东盟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0%,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和特色农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达到了65%,具备了构建工农复合循环型产业体系的基础。此次列入循环化改造的项目是39个,总投资29.23医院,其中有18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另外21个项目由业主自主实施。
下一步,开发区将通过采用“产业升级+区域联动+功能拓展”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构建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建设完善食品、饮料加工和工农复合型循环产业链两大主导产业链,推进集中供热、循环水利用等循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何会成为2015年广西唯一一家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呢?“东盟经开区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市近郊,这里曾经居住着来自东盟国家的1.2万归侨、侨眷,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人文交流的前沿地带和重要门户。根据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东盟经开区发展定位为南宁市工业生态卫星新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区和全国华侨农场改革示范区。”东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韦耿介绍,“这些年来,开发区注重产业链招商,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食品、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实施循环化改造已经是开发区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列为2015年广西唯一“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
南宁13:25 08.07.2015 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