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蓝”何时成为“永久蓝”?
有网友感慨,每当北京举办重要会议时,老天总是很给面子。3月4日,北京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良好的天气状况及空气质量也让一个新词——“两会蓝”诞生了。为了让蓝天延续下去,更有微博网友许愿说“衷心希望北京总开会,那样北京的天会经常蓝。”(3月5日中国网)
每逢重大活动,一向灰蒙蒙的天突然变蓝了。如青奥蓝、APEC蓝、公祭蓝等等,现在又出现了“两会蓝”。每逢国家级重大活动,举办会议地都会出现蓝天,难道真的总是老天给面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取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为因素。
重大活动都能人定胜天,灰天立马变蓝天,说明一些地方搞“突击应付”确实有一套。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在说,“举办青奥会的8月份,南京市民就因青奥会少吸1750吨PM2.5。”他还说:“‘青奥管控’也成为国家空气质量管控范本,受到了环保部的认可。去年北京召开APEC会议,北京市民能享受到‘APEC蓝’,也是因为借鉴了‘青奥模式’”。青奥会期间,南京的空气质量确实比较好,但是,青奥会刚过,蓝天就变成了灰天。去年年底,南京市长宣布2014年“蓝天计划”再次泡汤。
其实,每逢重大活动都能有蓝天,说明只要措施到位是有办法把空气质量搞好的。那么既然有这个能力,为何只在重大活动时才施展呢?关键是重大活动期间,各级领导都关注,时间短、见效快,代价小,容易出成绩。而平时,要想天天保证空气质量优良则不容易,上级领导很难看得到,而且付出的代价相对要大得多。如:为了确保“APEC蓝”,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分别给省内十三个市的书记、市长致信,要求坚守“APEC蓝”,要求各市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亲自调度,切实决战决胜打胜这场硬仗。如AQI指数不能达标,要追究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由于省领导亲自抓,而且明确追责,当然各市领导为保乌纱帽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确保各项指标达标。然而,“APEC会议”刚过,河北很多地方又出现重污染天气。
实践证明,只要有压力,就有动力。重大活动期间,领导的督促,有效的责任追究措施让重大活动期间守住了“蓝”。但问题是重大活动结束,要不要、能不能继续守住“蓝”使其成为“永久蓝”,这是全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得再好,也不能代表一个地方空气质量真的是好。重大活动期间的空气质量与平时空气质量的反差,反而让民众失望,也会让一些地方政府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所以,要想避免这种尴尬和难堪,各地政府只有真心为民,把突击变为日常监管同步,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护,才能让天空变为“永久蓝”。(胡建兵)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