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全球减贫做出示范——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努力
中国为全球减贫做出示范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努力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犹如一个行进的舰队,决定能否顺利抵达目的地的不是最快的船只,而是最慢的航船。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2020年,实现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无疑将是一个壮举,是对国际减贫事业的极大贡献。
保持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注重消解社会不平等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对本报记者表示,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举全国之力,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一个非常特殊也极为关键的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巩固扶贫工作。这类政府机构在其他国家很罕见,这也反映出中国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只有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教授哈尤姆·汗表示,对扶贫工作,习近平主席一直非常关注,很多次前往贫困地区了解情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为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自然会形成对社会贫穷人口的“涓滴效应”。对此,南非安全问题研究所执行理事雅克布斯卡·西利亚斯热内表示,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可以实现减贫的“涓滴效应”,为实现普惠,中国在保持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注重消解社会不平等。
泰国国际人力资源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差拉也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减贫及发展成就,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广大农村地区,这一经验值得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介绍推广。
中国人民自身的勤劳精神是实现脱贫目标的关键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徐浩良认为,中国以往的减贫成就证明,扶贫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人民群众去具体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自身的勤劳精神是实现脱贫目标的关键。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输血”固然重要,但只会暂时改变短期现状,却不会惠及长久。从长远看,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必须鼓励贫困地区群众努力挖掘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更多潜能与活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姆尼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减贫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依靠资金扶贫,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远问题,在扶贫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依靠劳动改变现状,体现了积极应对困难,想方设法降低贫困率的精神,对于阻止贫困代际传播具有很好的效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政治研究与预测中心主任维诺格拉多夫表示,中国地广人多,有些地方位置偏僻,土地贫瘠,观念落后。这些地方民众脱贫难度明显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扶贫更加有的放矢。尤其是逐级立下军令状和用考核督查问责的最新举措,使得各级政府部门责任更加明确,有利于将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将促进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实现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各国通过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国2020年脱贫目标是对落实联合国新议程的重要一步。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工业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康德拉季耶夫指出,中国是第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发展中国家,成功大幅削减了贫困人口数量,为全球消除贫困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康德拉季耶夫表示,到2020年实现为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对任何国家都是极富挑战的重任。中国敢于向贫困宣战,并有的放矢地制定了精准扶贫的政策,值得各国学习借鉴。
姆尼尔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至今已经减少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对全球减贫工作做出了示范,也将促进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实现。
英国考文垂大学全球安全与发展专家尼尔·伦威克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增长使得成千上万人摆脱了贫困和饥饿,改善了医疗卫生和获得教育的机会。这使中国可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其宝贵的在消灭贫困方面的经验和独特的故事。中国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援助上提供了大量实际帮助,包括帮助建造重要的公路、铁路设施,新的学校和医院。此外,中国还通过联合国千年计划向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医生和护士,帮助那里的人民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等。
南非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现代中国历史研究员科维西·普拉对本报记者表示,贫穷一直是阻碍非洲发展最大的因素,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的减贫成就有目共睹,而且非常有启示意义:只有发展才能有效减少贫困。中国将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将是人类与贫困斗争中伟大壮举与胜利,告诉人们贫穷并非命中注定,唯有发展能够切实减贫。
(本报北京、纽约、伊斯兰堡、约翰内斯堡、曼谷、莫斯科、布鲁塞尔11月30日电 记者牟宗琮、殷淼、杨迅、倪涛、李志伟、王天乐、林雪丹、曲颂、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