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巨星谁来接棒
刘翔的退役,宣告中国体育一个巨星时代的结束。
姚明、李娜、刘翔——被合称为“姚李刘”的3人,不仅创造荣誉和传奇,以成绩、纪录、商业价值等的实现激励一代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国家的体育形象,对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样难以估量。
谁来接棒“姚李刘”?乐观者列出了一串年轻的“接班人”名单,悲观者却预言巨星短期难以再生。在体育巨星阙如的时代,反倒更能让人冷静地审视和看待巨星本身的意义。
巨星变迁:从英雄到真人
中国体育巨星的标准经历了诸多变迁。新中国成立不久,一大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涌现出来。1956年,陈镜开打破举重世界纪录;1959年,容国团夺得乒乓球男单世界冠军……彼时的体育巨星承载了民众对民族自强的期许,因而被树立为民族英雄。
改革开放后,中国于19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随着许海峰在洛杉矶射落首金,中国女排传奇般地获得五连冠,新的体育偶像诞生了,“铁榔头”郎平等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运动员开始受到追捧。
姚明的出现可以看做一个转折。一方面,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出众表现让人们对奥运冠军感到习以为常甚至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足球、篮球、网球等国际性的职业赛事进入大众视野,这些“造星工厂”在产生明星的同时,也让人们期待着中国身影的出现。
从“姚李刘”开始,“在欧美领先的项目上比西方人玩得好”成为衡量巨星新的标杆。除了成绩和国际地位之外,这些运动员丰富的生活和真实的个体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媒体展现在大众面前。在体育商业化和娱乐化趋势之下,他们在赛场之外的故事被记录和消费,反过来又放大了他们身上笼罩的明星光环。有人说,如今的体育明星实际上是由明星、商业、媒体合谋产生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对体育的理解越发深刻,人们对体育巨星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不再金牌至上,不再盲目“拜神”,就算刘翔奥运退赛,就算李娜多次首轮出局,依然不改他们的巨星地位。
宽容并不意味标准的降低,实际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寻找体育巨星已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