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开始
8月11日,农业部网站发布了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的部署,经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研究决定,组织开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认定工作。
据通知,这次全国遴选,申报数量只有125个,各省申报控制数已经确定。要求具备发展“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特色产业的基础条件。申报材料2017年8月30日前报至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自主选择主导品种原则以县为单位申报
在主导品种选择上,各地要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重点品种(类)和区域布局的总体要求为指导,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资源文化优势,综合考虑市场消费需求,统筹兼顾粮经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等五大类特色农产品,在重点品种(类)内自主选择特色主导品种,科学合理申报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国特优区。
创建区域布局,原则上以县(市、区,林区,垦区)为单位申报。区域内特色主导品种相同、特色产业基础相似、特色产业链条衔接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地级市可单独申报,地级市区域内的部分县(场)也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地区须加强规划引导,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内财税、土地、环境、水利、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构建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好中国特优区内产业链条建设,实现产业持续均衡发展。
拟申报的中国特优区,应符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认定标准》中的创建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一是产业特色优势显著。产业资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产品市场认可、创建措施有力,特色主导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竞争力,具备发展“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特色产业的基础条件。二是市场机制运转有效。产业发展规模适度,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推进,特色主导产品市场供销稳定,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强,市场管理机制健全。三是推进措施务实具体。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在产业支持保护、持续发展、金融政策、价格机制和品牌创建等方面措施有力,取得较好成效。四是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经验丰富,对特色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省级农业部门牵头地方政府自愿申报
根据中国特优区的重点品种(类)和区域布局,此次申报数量为125个。在充分考虑各地农业综合区划、种养传统、生产规模、产业基础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基础上,确定了分省申报控制数。
申报程序为: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省中国特优区申报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省级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发展改革、林业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地方政府自愿申报,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遴选,经省政府同意后统一上报。计划单列市计入本省指标,由所在省统筹安排上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直接报送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中国特优区申报主体需填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书》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基础数据表》,并提供创建工作方案及证明材料。
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填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信息汇总表》,明确推荐顺序,并将纸质材料一式六份(加盖公章,每部门3份)及电子版于2017年8月30日前报至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专家依标准评审结果公示后认定
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将组织成立中国特优区认定专家委员会,选择熟悉中国特优区建设支持政策、长期从事特色产业发展研究、掌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专家,开展中国特优区的评价认定、指导咨询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
围绕中国特优区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从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利益机制、绿色发展和管理保障八个方面,制定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中国特优区创建认定标准。
为确保评审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组织中国特优区认定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特优区创建认定标准,对各地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中国特优区认定名单。名单确认后,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后,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联合发文予以认定。对达到创建条件、暂未达到认定条件的,中国特优区认定专家委员会将向申报主体反馈填平补齐建设重点和建议。
申报材料所需附件,可登录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201708/t20170811_5782601.htm)下载。